24《真正的英雄》教案 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doc
24 真正的英雄 里根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内容。
2、朗读课文,体味文章丰富强烈的感情。
3、品味关键语句,培养欣赏和理解能力。
4、培养困境面前永不言退,对未知领域进行百折不挠地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内容。
2、朗读课文,体味文章丰富强烈的感情。
教学难点
品味关键语句,培养欣赏和理解能力。
1课时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加强朗读。
2、了解有关航天飞机和载人宇宙飞船的概况。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第10次发射升空后,突然发生爆炸,舱内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悲剧,美国人民有什么反应?当时的总统里根又是怎样做的呢?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里根总统的演讲词!
(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二)、欣赏图片: “挑战者”号爆炸时的情景和七名宇航员的肖像。
(三)、作者、背景简介
1.走近里根
罗纳德·威尔逊·里根,1911年2月6日出生于伊利诺斯州的坦皮科镇。在大学里,他学习经济学和社会学,参加校足球队比赛和校剧社的演出。毕业后,里根成为一名电台体育播音员,1937年的一次试镜使他在好莱坞赢得了一份演出合同。在接下来的20年里,他共参加了53部电影的演出。1980年里根当选总统,1986年连任总统,在他任职末期,是美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没有经济衰退和经济萧条的和平时期。
2. 走进“挑战者”号航天飞机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是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的第二架航天飞机,其名字来源于英国海军的一艘研究船。1982年,“挑战者”号正式服役。然而在完成了9次成功飞行后,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载着7名成员在发射后73秒爆炸,这一惨剧震惊了世界。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最初被设计为用于进行可靠性测试(STA—099)。后来经过改进和模拟训练,于1979年1月29日NASA决定交给罗克韦尔公司,将“挑战者”号改造为用于太空飞行的航天飞机。其空重155400磅,装上发动机后175111磅,比哥伦比亚号轻2889磅。到爆炸为止,“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共完成9次飞行,在轨道上飞行987圈,太空飞行时间为69天。
(四)、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1)字音
余暇(xiá) 阴霾(mái) 疆域(yù) 勋(xūn)章
梦寐(miè)以求 锲(qiè)而不舍 孜(zī)孜不倦
(2)词义
建树:①建立功绩。②建立的业绩。
阴霾:空气中因悬浮着大量的烟、尘等微粒而形成的混浊现象。这里指一种压抑、沉闷的气氛。
余暇:工作或学习之外的空闲时间。
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孜孜不倦:孜孜,勤勉的样子。形容勤奋而不知疲倦。
锲而不舍:比喻学习、做事有恒心,有毅力。
梦寐以求:睡梦中都想着寻找,形容迫切地希望着。
刚毅不屈:刚强坚毅,不屈服。
勋章:授给对国家有贡献的人的一种表示荣誉的证章。
疆域:国家领土(着重面积大小)。
企求:希望得到。
(3)形似字辨析,
悼 悼念 勋 勋章 炼 磨炼 眷 家眷
掉 掉队 殒 殒灭 练 练习 卷 卷起
(五)、整体感知
(1)学生阅读课文,思考:本文写了件什么事?赞扬了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读的过程中做到:
(师提醒学生快速阅读的方法:①必须是默读,不要朗读。力戒倒回去重读。②采取抓内容要点、抓关键词、词、句、段的读法。内容相同的段落可以适当合并,有时可以读得快些,甚至是跳读。
点拨 《真正的英雄》是在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第10次发射升空后突然发生爆炸,总统里根给美国人民及全世界人民发表的电视讲话,是一篇声情并茂的悼词,文章感人至深,高度赞扬了七位英雄的献身精神,表达了深切的哀悼之情。
梳理结构
哀——(1—4自然段)表达深深的哀痛和对英雄的赞颂。
忆——(5-13自然段)分别追忆几位献身的英雄,要人民永远记住这些“真正的美国英雄”。
承——(14—21自然段)号召人民化悲痛为力量,继承英雄未竟的事业,继续向太空进军。
(2)自读课文
学生活动 :有感情地朗读,画出文中最令自己感动的句子,分小组交流、朗读这些语句。说明其使人感动的原因。(使学生对文章所表达的感情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结合课后研讨与练习一阅读课文,画出让你感动的句子,并说说这篇文章动人心魄的力量来自哪里。
点拨:教师进行朗读指导,本文并非一般演讲,演讲者的双重身份决定了他既要赋予演讲以普遍意义,又要平易近人,与人民在一起。朗读,应揣摩演讲人角色,甚至可扮总统来读,要摆正姿态。首先,要把握基调。全文处处抒发失去英雄的悲痛之情,其整体情绪是悲痛,但又不停留于悲痛,而是号召人民化悲痛为力量。第二,要渗透感情。演讲要能激发听众的情感,本文饱含深沉的哀痛、热情的赞颂和深切的号召。第三,要读清层次。演讲词一般不讲求说理的严密性和思维的逻辑性。从情感脉络看,本文分为两部分;从写作思路看,分三部分,层次明晰。
此外,演讲词为加强语气、强化语义、增强力度、造气势、渲染感情,注意排列整齐、对称、节奏和谐的句或段。如6-12段的整齐排列,15段内相似语句的排列。最后演讲是声音的艺术,也需辅以动作表情,通过面部表情、体态、手势交流情感和传播信息。朗读本文,
可辅以态势语言。
这篇文章有动人心魄的力量,主要是演讲者以动情动人、以情感人,言语都从肺腑自然流出,不给人以客套、虚假、做作的感受。来自英雄们的壮举,为人类伟大事业义无反顾、视死如归的伟大精神。
明确文章的感情线索
学生活动 这部分主要由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归纳,老师点拨启示,并相互分析讨论,归纳出答案。
点拨:文章前半部分抒发悲痛心情。因为英雄已死,无论对人类,对国家,还是对亲人,对朋友这都是一种巨大的损失。后半部分主要表达力量。人类不能永远悲痛、消沉下去,而应该化悲痛为力量,沿着英雄的足迹继续前进。
(六) 合作探究
默读课文5—13自然段,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七名宇航员的事迹或性格特征。
有哪些共同特点?
点拨: 迪克·司各比机长:探索大空不畏危险。
罗纳德·麦克耐尔:坚毅。
迈克·史密斯:为祖国屡建战功。
莱恩尼科:笑对工作,乐对人生。
奥尼佐卡:充满梦想,建立了难忘业绩。
杰维斯:不忘为母校争光。
麦考利芙:以勇气和探索精神荣获全国人民的教师荣誉。
共同点:勇敢、坚强、勇于献身、有开拓精神。
(七)、研读赏析,品味语言
1.学生再次朗读让自己感动的语句,然后谈点自己的体会(引导学生欣赏、理解精彩的句子或段落,师生共同交流,让学生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1)“共同分担内心的悲痛,或许在相互间的安慰中,我们能够得到承受痛苦的力量并坚定追求理想的信念。”
点拨: 说得好极了。把快乐说给另一个朋友听,快乐就变成两份了;把痛苦说给另一个朋友听,痛苦就只有一半了。共同分担苦难,就可以使苦难减轻。
(2)“言语在我们的不幸面前显得如此软弱无力:它们根本无法寄托我们对你们深深爱着的、同时也是我们所敬佩的英勇献身的人们的哀思。”
点拨 ; 很多时候,言语是无力而又苍白的。正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然而,作为总统,他又必须站出来发表这篇演讲,来表达自己的哀思和对死者家属的安慰,这是多么令人难受的事情呀。
(3)“我们将珍爱他们每个人的故事,这是诉说胜利和勇敢的故事,这是真正的美国英雄的故事。”
点拨: 用排比的句子和抒情的语气表达对英雄的敬意。这比古板的论述要亲切得多了。
⑷“英雄之所以称之为英雄,并不在于我们颂赞的语言,而在于他们始终以高度的事业心、自尊心和锲而不舍地对神奇丽美妙的宇宙进行探索的责任感,去实践真正的生活以至献出生命”
点拨: 这句话揭示了英雄的深刻内涵,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英雄观。英雄的本质在于一切为人类的进步而不懈努力的伟大实践所表现出来的“事业心”、“自尊心”、“责任感”以及牺牲精神,这也是对七位宇航员最崇高的褒扬。………………………………【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