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最后一课》教案(人教版七下).doc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3-05-15 10:41:24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2、了解小说的特点,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3、体会本文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对汉语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心理描写对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2、文中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难点:韩麦尔先生关于法语的见解和结尾动作描写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用时:3课时

教学类型:讲读课

教学设想

首先熟悉小说的故事情节,把握人物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正确区分故事情节的层次和人物思想感情发展的阶段,从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分析人物在情节发展中的表现,最后理解人物的思想品质,个性特征以及人物的社会意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字词、理清小说的基本情节、小说的结构及环境描写的作用。

1、导入新课

由神州5号引入爱国主义短篇小说《最后一课》,告诉学生爱国主义包含着荣誉感、自豪感、捍卫民族尊严,领土完整等情感。
  
简介背景及作者(见书43页)

这篇小说写于1873年,以普法战争中法国惨败,割地赔款这一历史事件为背景的。选材别出心裁,既没揭露敌人罪行,也未直接描写法国人民的反抗,而是巧妙地选取一所普通小学中的最后一堂法语课来反映尖锐的民族矛盾,反映沦陷人民对祖国的眷恋、热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都倾注在这最后一课中,使小说更具社会意义。都德,法国19世纪下半期的小说家,其小说多以反映普法战争为主。 

2、请同学提出本课中的生字、生词,注字音、释词义。

   duó    jiā    zhòu        sǒu    tān    

kuàng ào         yào     shi   gěng   zhuàn

应该掌握的词:

宛转:这里指鸟声抑扬动听。 

踱来踱去:慢步行走。  

诧异:觉得十分奇怪。  

哽住:声气阻塞。

3、介绍小说常识

⑴属于叙事性文学体裁,以人物形象刻画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描写来

反映现实生活的叙事作品。

⑵分类:按篇幅、容量分长篇、中篇、短篇、微型小说。

按内容特点分历史、科幻、爱情、讽刺小说。

⑶小说要素:人物(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

环境(社会环境:交待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交待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

景物、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性格、感情 )

情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4、内容分析

⑴解题:

——最后一课,是指在普法战争法国失败后,沦陷区阿尔萨斯一所小学上的最后一节法语课。故事的主要人物是法语教师韩麦尔先生和一名小学生小弗郎士。

⑵本文线索——的见闻感受。

⑶学生复述故事情节,划分结构。(练习二)

1-6)上学路上(开端)表现小弗郎士贪玩,幼稚;

二(7-23)最后一课(发展)表现小弗郎士的吃惊,诧异,到恍然大悟,感情发生变化:由怕老师到理解、同情并敬爱老师,也热爱学习;

三(24-末)宣布下课(高潮、结局)师生心相通,忠于祖国,绝不屈服。

⑷分析第一部分:学生齐声朗读并在文中划出有关环境的描写,分析其作用。

  ——自然环境描写天气”“画眉等反映出小弗郎士贪玩、无忧无虑的幼稚心态。

    社会环境描写普鲁士兵操练”“布告牌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是普法战争中法国沦陷,并设置了悬念,布告牌上到底写了些什么,为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作好铺垫。

⑸分析第二部分:对课堂气氛的描写的作用。(练习一)
  ——
课堂气氛与往日的不同

 
课堂气氛:(往日)喧闹      ——  (今日)偏安安静静的   

老师态度:                ——    态度温和
 
老师衣着:                          穿礼服,衣着隆重

人们:                              神色忧虑,少见的人也都来了 

——渲染了一种严肃、庄严、悲愤的气氛。
5
、作业布置

尝试完成课后练习三。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分析小弗郎士,通过理解小说对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等的描写把握人物形象

2.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步骤:

1、请学生复述基本情节 ,要求能体现情节发展的脉胳。 
2
、阅读前10 
小弗郎士上课途中见到、听到、想到了什么?文中为什么不直接从上课写起? 

——独白式的心理描写,写出小弗郎士天真好玩、不爱学习、幼稚的性格,但他还能管住自己,战胜了想逃学的念头,表明他还有一定的意志力,为下文的转变埋下伏笔;同时也展现了他性格中的另一面,一切坏消息”“又出了什么事了,看来稚气,但内心爱憎分明,对敌人还是有一点恨。铁匠开玩笑,他以为是讽刺自己,所以气急败坏地跑进先生的院子里,说明他有很强的自尊心。

——直接描写小弗郎士的同时,也间接表现了先生的严厉,对下文写老师态度的变化,突出主题,有烘托作用;同时,看布告牌的细节,也巧妙的交代了故事的背景。

——不直接从上课写起,而是着意渲染一种和平、明朗、轻快的景色,跟下文的悲剧气氛形成鲜明对比,使人们的心情反而有“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压抑的感觉。
这最后一课的上课前与往日不同的原因是什么?“最后一课”有什么特别含义? 

——通过先生的话点明这“最后一课”的含义,普鲁士统治者禁止阿尔萨斯、洛林人民学习自己祖国的语言,妄图用这种阴险毒辣的方式奴役法国人民,韩麦尔先生在这种情况下,连连强调这一课无论是对老师还是对学生来说,都是“最后一课”。这样,“最后一课”本身就是抗议侵略者奴役法国人民的爱国举动。在悲剧命运的打击下,小弗郎士埋藏在心灵深处的爱国情、亡国恨一齐迸发出来。“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独立成段,是为了突出 老师的话在小弗郎士感情上引起的共鸣和反响。
听到韩麦尔先生说“今天是最后一堂法语课了”小弗郎士明白了什么?他的思想感情有哪些变化?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 

——刚才迷惑不解的现象豁然明白了。小弗郎士本来是很贪玩幼稚的,现在对再也不能学法语感到惋惜,为贪玩而悔恨,讨厌的书变成老友;本来是害怕老师,现在老师的责罚也忘了,对老师充满同情、理解、尊敬之情;本来还觉得好玩的操练,现在也从心底里憎恨起来,用“这些坏家伙”来称呼他们。这段心理活动,表明老师真挚深切的爱国热情,也通过小弗郎士对老师的感情变化——从害怕到同情、理解、尊敬,表明了孩子心灵上的爱国意识正在成长。
为什么小弗郎士这一节课特别用心听?而且都能听明白?

——法国侵略者强行剥夺法国人民学习自己祖国语言的权利和自由,激起了所有人的悲愤和爱国热情。他们把法语和祖国视为同义词,爱法语就是热爱法兰西祖国,因此他们对统治者的恨和对祖国的爱都凝聚在这最后一课。小弗郎士珍视这最后一课,并把学好祖国语言作为爱国的神圣职责,因而产生了高度的学习热情;当老师提问时他不会,感到难受,说明他有了羞耻感;学习文法易懂,说明学习态端正了;他特别用心去听,老师也特别用心教,因而能听懂。
小弗郎士以怎样的心情观察老师,联想到了什么? 

——小弗郎士对老师充满同情、理解、尊敬之情,因为热爱法语的老师将不能再教法语了。他由字帖想到国旗,表明了他对祖国及祖国语言的深厚感情。由鸽子想到普鲁士兵该不会也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语唱歌吧,写出了他心中的爱国情感正在萌发,对侵略者的禁教法语的卑鄙行为的轻蔑和仇恨正在迸发。
为什么小弗郎士永远忘不了“这最后一课”?(总结) 

——小弗郎士本质不坏;

受到老师的影响;

亡国惨痛的震撼,激发了他心中的爱国情感。。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