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在沙漠中心》教案(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doc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3-05-17 08:08:46

一、          所在单元(第五单元)

二、          授课学时

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快速阅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爱劳动的作风。

3、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理清人物的思路,感受他的心理活动。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正确。辨证地面对生活中的不幸或挫折,培养一种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

四、教学手段与方法

自主、探究、协作

五、教学准备

熟读教材  

六、教学过程

1、导入

在西方,有一部小说,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都应该读读它,那么,这是一本怎样的书呢?这就是<<鲁滨孙漂流记>>。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其中的一部分,鲁滨孙落难荒岛是怎样活下去的。

2检查预习情况

     生字词过关,整体感知。

3、学生快速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鲁滨孙在荒岛的思考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每个阶段的侧重点是什么?

3)这几个阶段的前后联系是什么?

4)简要概括文中蕴含的道理。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教师参与。

4、教师小结

一个人在逆境中不要悲观绝望,而要努力看到积极的因素,从而改变自己被动的局面,鲁滨孙在逆境中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

5、研读探究

教师导学:鲁滨孙是怎样的一个人?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体会他的心理变化过程。

6、思考题:

1)身陷绝境的鲁滨孙找到了哪些活下去的理由?

2)怎样看待鲁滨孙逆境中的自我安慰?

学生朗读第1~3,体会鲁滨孙的心理变化。

学生朗读4~9,考虑鲁滨孙为了生存作了哪些事?

学生朗读10~12,鲁滨孙怎样进一步调整自己的生存的心态?

7、学生讨论,教师参与

8、教师小结

人没有精神寄托是不行的,鲁滨孙说服自己要顽强地活下去,这需要很的的勇气,他是一个非常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人。

生活中有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要正确辨证地面对生活中的不幸或挫折,培养一种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

体验反思 :

联系自己的生活,把你在学习或生活中曾经遇到或正面临的一两件不幸或挫折,试仿造课文中“借方和“贷方的格式,把好处和坏处排列出来。 

9布置作业

1积累字词。

2)假如你像鲁滨孙一样被弃荒岛,你会怎样想,将怎样?发挥想象,写一篇短文。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