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当选材 突出主题 七上作文教学导学案(教案).doc
作文教学导学案(教案)
恰当选材 突出主题
教学对象:
七上·四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分析作文“选材失误”的原因。
2.掌握作文“选材”的方法和技巧,并运用于写作之中。
3.提高学生的选材能力。
教学重点:
1.分析作文“选材失误”的原因,提高学生的选材能力。
2. 掌握作文“选材”的方法和技巧,并运用于写作之中。
教学难点:
分析作文“选材失误”的原因,指导学生选材,提高学生的选材能力。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从以前的作文中找一篇你认为材料选得好的作文,一篇你认为材料选择得不好的作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有一个同学以“告诉你一个我的故事”为话题进行作文,他的拟题、立意和内容表达都很好,但却让人一眼就看出是虚构的材料:一个老大娘在雨中摸针,能让人相信这是真的吗?这就涉及到我们今天训练的专题——选材。
二、明确要求
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
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篇文章,如果没有材料去体现,也是镜中月,水中花,是虚的。课标指出:写作时要能“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这是课标对选材提出的要求,我们一定要认真对待。
三、例文导学
在一篇以《洒进心灵的雨》为题的作文中,有位同学这样写道:
鸡群好像碰到了难得的盛事,一个个在雨中欢叫,扇动着有力的翅膀,搅得泥沙飞扬。不一会儿,雨大了,鸡们一个个争先恐后,迈开大步跑回了鸡窝里。这下可真成了“落汤鸡”了。狗抖动着身子,甩掉了身上的水珠,溅到了小孩子的身上,小孩挥动臂膀哇哇地哭着跑到了妈妈身旁,妈妈哈哈地笑了起来。一阵阵浓烟从烟囱里慢慢悠悠地飘了出来,顿时,一阵香气扑面而来,在田里劳作的人闻见了这香气,扛起锄头,提着茶壶不慌不忙地走在乡间小路上。他们喜欢淋雨,这雨洗去了他们的疲惫,汗水,带给他们凉爽的气息,好象母亲柔软的抚摸。雨滴顺着脸上的皱纹滑下去,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看看这个作文的片断,想一想,在选材上作文出现了什么问题?
1.学生讨论
2.集体交流:
生活常识告诉我们,鸡下雨时一般是不会在雨中逗留的,它会很快回到鸡宿避雨。其二,下雨时,泥沙也不会飞扬起来。其三,在田野劳作的人们能够闻得到饭菜的香气吗?作者本来是想表现出质朴的生活,使农村人生活得更快乐,更幸福,可是由于所选材料缺乏真实性,因而这一主题也得不到支撑,也就缺乏了感染力,使作文变成空中楼阁。
一般来说,选材失误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司空见惯的“大路货”。表现在材料陈旧,无法吸引读者。二是毫无新意的“陈旧货”。有的材料用的人多了,也失去了原有的光彩。三是简单模仿的“舶来货”。一味的模仿,进入抄袭的误区。四是虚构失真的“伪劣货”。表现在观察不细,凭空捏造,使得作文变成笑料。
4、对照优秀课文,掌握选材的方法和技巧。
我们刚学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从这篇文章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明白了选材对表现主题的重要性。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这篇课文,请大家完成下表:………………………………【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