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文言文比较阅读及答案
文言文比较阅读
(一)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问题。(2005年南京市中考试题)
【甲】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儿辩日》)
【乙】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①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世说新语》)
注①东渡:公元316年,西晋在异族入侵中灭亡,第二年,渡江至建康(今南京)的西晋旧臣拥司马睿为帝,史称东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5分)×2
(1) 问其故( )(2)及其日中如探汤( ) ⑶孔子不能决也( ) ⑷元帝异之( ) ⑸告以此意,更重问之( )
2.下列与例句中“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2
例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A.明帝问何以致泣 B.告以此意,更重问之 C.皆以美于徐公 D.策之不以其道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2
(1)孰为汝多知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何故异昨日之言邪?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中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请简要地说一说。(2分) ×2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⒌【甲】段中两小儿争辩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段中晋明帝两次回答的同一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不同,但两则故事相映成趣,都表现了儿童的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2
(二)阅读下面两则短文,完成问题。(台州市2005年中考语文试卷)
【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于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回:“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公被③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④。妻子入见,立有间。公日:“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
【注】①景公:
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应有的两处停顿。(2分)×2
其 实 味 不 同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6分)×2
①吏二缚一人诣王( ) ②晏子避席对曰( )
③齐人固善盗乎( ) ④叶徒相似( )
⑤晏子入见,立有间( ) ⑥逸而知人之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