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教案《记承天寺夜游》
八年级语文教案《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本文的学习,让学生能背诵并翻译此文,且能理解下列重点字:念 寝 步 遂等。
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中,教师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并运用适度补充课外知识的方法提高学生兴趣,让学生充分采用自主式学习,合作研究式等学习方法以达到知识与能力同步增长的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一个真实的苏轼:虽然他命运多桀,却依旧泰然处之,对困难一笑置之,一个变磨难为动力,让自己在华夏文坛中熠熠生辉的一代才子的形象!让学生深深体会到:苦难,对强者来说是一笔财富。
教学重难点:
1、赏析月景的特点及写法。
2、领悟作者复杂的心境。
教学方法:诵读法、竞比法、质疑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 设置情景导入课文。
导语:昨天是我们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同学们晚上赏月了吗?(同学们谈感受,)那么古人有哪些“咏月,赏月”的句子呢?(生回答,多媒体显示古人咏月,赏月的句子)教师讲述:一缕月光能抒发人的情怀,或壮烈或思念。当人有心事时,把心托给明月,何尝不是人生的一种情趣呢,下面我们来学习宋代大文学家苏轼的一篇短文:记承天寺夜游(多媒体显示课题,作者)
二、简介作者。
请学生交流收集的有关作者的信息,用多媒体展示苏轼的生平,让学生摘
要做笔记。
三、 读熟课文。
自读课文,就难读的词或句子进行圈点,小组讨论解决,如仍有疑问则向
老师提出,多媒体展示需要注意的字音,让学生当堂巩固。然后熟读课文(可
按下列步骤进行:个别朗读——学生评说——再听范读——一起朗读)
四、读懂课文。
1、 师讲述:在诵读声中我们与苏轼同游了承天寺,可老先生满口“之
乎者也”,我们还得把课文译成现代汉语。
首先,请对照注释,独立翻译课文,圈划出疑难字词;然后,同位或组之
间合作解决疑难问题;若还有不明白的提出来我们一同解决。(多媒体显示显示
对照注释,独立翻译课文,圈划出疑难字词;小组合作解决疑难问题。)
(生翻译,交流。师巡视指导。)
师问:还有不明白的字词吗?见生不敢回答,就见机说:都知道了,很好,那我来考考大家,敢迎接挑战吗?
(1)、“盖竹柏影也”中的“盖”是什么意思?
生答:应该是“原来”的意思,“原来是竹柏的影子。
(2)、“月色入户”的“户”怎么解释?
生答:门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怎么翻译?
生答: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草交错纵横,原来是竹柏的影子。
(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如何翻译?
生答:哪个夜晚没有月亮,哪里没有竹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2、.请一个同学用现代语言表述文章大意。
(师生评说后,多媒体显示文章翻译)
五、读课文,欣赏月景,领会作者复杂的心情。
1、师讲述:前面的环节同学们做的很好!可学古文只理解了字词的含义和翻译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大家就课文内容读出自己的思考和疑问。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下面就请大家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提出你最想问的问题。
生可能会提出如下问题:
(1)、文中哪句是写月色的?
(2)、哪些句子流露出作者的感情?
(3)、课下注释中说苏轼此时被贬黄州是一个闲人,为什么他还有闲情欣赏空明月色呢?
(4)、作者开头交待时间的作用是什么?
(5)、作者都要睡觉了,为什么突然又起来了?
后两个问题指名学生解答
(4)、开头就是交待夜游的时间,没什么特别的作用。
(5)、作者起来是因为“月色入户”,欣赏月色美景。
前三个问题由小组合作讨论解决,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发言。
(生展开热烈讨论,师巡视指导。)
师问:哪组同学先来展示你们的探讨成果?
生答:写月色的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师:这月色有什么特点?
生(齐答):空明。(板书——月色:空明)
师: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这月色?
生答:庭院中波光一片,原来是月光皎洁而又空灵;水草交错纵横,原来是月光竹柏的倒影。
师:哪组同学能解答第三个问题:为什么苏轼被贬黄州还能欣赏到如此空明的月色美景呢?
生答:苏轼虽然被贬黄州做着有名无实的官职,但他仍能在自然美景中怡情悦性,从容流连于月光之下,表明他并不把贬谪之事放在心上,而是心胸宽阔不汲汲于名利。
师问:那大家知道他为什么被贬黄州,在黄州的生活状况如何吗?
(多媒体显示背景材料:元丰二年(1079),苏轼被诬陷以诗诽谤朝廷,被捕入狱。获释出狱后,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在城东买坡地耕种养家。)
师讲述:在城东坡地耕田的经历还使他有了一个伴随他一生的雅号——东坡,在黄州的苏轼就成为“闲人”苏东坡。
师问:大家能从文中找到体现他“闲”的句子吗?
生答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相与步于中庭”赏月。
师:大家想想这里的“闲”是不是闲来无聊,无所事事啊?
生(齐):不是!
师问:“闲”究竟是什么意思?请大家给“闲”字组组词,看谁组得词最准确、最合理,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生答:悠闲、闲适、闲情逸致。
苏轼在被贬的境遇中依然能够欣赏到如此空明的月色,不仅因为他生活清闲,更因为他有着闲适的心情,是闲情逸致的体现!
师问:透过这空明的月色,你看到了一个有着怎样人生态度的苏东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