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人教版必修5)
【教学目标】
1、 能够概括别里科夫的性格特征,明确其社会意义;
2、 重点分析小说的讽刺手法,读懂一些表达特别的句子(如收尾句)。
【教学设想】
1、 教学策略:以第一句话作为突破口,引领学生逐层深入地钻研文本;
2、 教学方法:讨论法,诵读品味法,点拨法,自主探究法。
3、 教学形式:为提高学生的研读兴趣和合作探究能力,本节课将模拟专案组调查“别里科夫之死”专案。
4、 教学重点:别里科夫的形象和小说的讽刺手法。
5、 教学难点:柯瓦连科、华连卡的映衬作用,别里科夫婚事失败的原因。
【教学时间】一课时。
预习作业
一、填空
契诃(hē )夫 讥诮(qiào) 战战(兢兢) 通宵做(噩)梦 有个(促狭鬼)画了一张漫画
二、简答
1、别里科夫是个“装在套子里的人”,他有多少个套子?有形与无形的各有哪些?
2、别里科夫的口头禅是什么?
3、别里科夫是个可怜的人,他有哪些可怜之处?举例说明。
4、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别里科夫的可恨之处表现在哪里?
5、别里科夫是那么的不堪一击,他在恋人的笑声中死去,他的死有何寓意?
6、文章最后说“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许多,将来也不知有多少呢!”试想,如何才能消除别里科夫这种“套子人”呢?(能彻底消除吗?)
要求学生认真阅读,结合课文找出答案,在课堂上以这些问题为纲进行引导分析。
教学过程
一、导语:
1、解题。“装在套子里的人”,让学生分析,生活中的“套子”有什么用处?
首先是与外界隔离,然后是起到保护作用。
而人是有社会性的,一般来说是害怕与外界隔绝的,而我们小说的主人公却主动把自己装进套子里,是为什么呢?
如果是因为害怕外界的刺激,为了保护自己不受伤害。那么我们深入学习,别里科夫先生到底怕啥,装进套子里后是不是真正安全幸福了?
2、背景。这篇小说反映了19世纪末沙皇俄国的黑暗现实。188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身亡,继位的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加强了专制恐怖统治。在此之前,受欧洲进步文明思潮的影响,俄国也兴起变革之风,面对汹涌的变革浪潮,沙皇政府采取一切暴力手段镇压、逮捕、流放革命者,查封进步刊物,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全国警探遍布,告密者横行,一切反动势力纠合起来,对抗进步的潮流,竭力维护腐朽没落的沙皇统治。别里科夫就是作者在这种典型环境下刻画出来的典型人物。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