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送别》教案7(苏教版必修5) 高三语文教案
长 亭 送 别
【背景资料】
一、作者简介
王实甫(约1260—1336),名德信,字实甫,大都(现在北京市)人,元代著名杂剧作家。他的创作活动时期约在元成宗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据贾仲明《凌波仙》吊词介绍,王实甫在当时即享有盛名,常与演员、歌伎往来。所作杂剧十四种,仅存《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四丞相高会丽春堂》《吕蒙正风雪破窑记》三种及《韩彩云丝竹芙蓉亭》《苏小卿月夜贩茶船》各一折。剧作大都以青年女性反抗封建礼教为题材,塑造了崔莺莺、红娘、刘月娥等不同妇女的典型形象。他的作品戏剧性强,曲词优美,对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二、杂剧知识
曲调:乐音七声,即宫、商、角、变徵、徽、羽、变宫。以宫为主的调式称“宫”,余称“调”,合称“宫调”。元杂剧常用“五宫四调”,即正宫、中吕宫、南吕宫、黄钟宫、仙吕宫、大石调、双调、商调、越调,合称“九宫”。《长亭送别》用正宫,其声情“惆怅雄壮”。正宫联套形式为【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脱布衫】、【小梁州】、【么篇】、【快活三】、【朝天子】、【煞尾】等。
(据王力《汉语诗律学》)
曲词:押韵,平仄通押,一韵到底,用韵较密。对仗,常用对句,不计平仄,形式多样。曲文中多衬字。
(据王力《汉语许律学》、涂宗涛《诗词曲格律纲要》等)
宾白:“唱为主,白为宾,故曰宾白,言其明白晓畅也。”“北曲中有全宾全白。两人对说曰宾,一人自说曰白。”
(徐渭《南词叙录》、单宇《菊坡丛话》)
科介:“相见、作揖、进拜、舞蹈、坐跪之类,皆谓之科”,“以科字作介字,非科介有异也”。
(徐渭《南词叙录》)
三、元杂剧中的重要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