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课《苏武传》(教学设计) 上海版高中三年级第一学期
教学目标
1、 扫清文字障碍,整理课文中的各类文言语法现象。
2、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用文言对原文进行缩写。
3、 了解课文刻画人物的各种艺术手法并深入体会苏武“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
说明:
本文选自班固所著的《汉书》,有删节。“苏武牧羊”的故事世代流传家喻户晓,也早已为学生所熟知,因此在课文意义的探讨上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作为高中阶段的文言文重点篇目,本文篇幅比较长,所以,还是首先将重点确立在对文言虚实词和各类语法现象的整理上,以落实基础;但是,由于学生已经在高一阶段初步掌握了各类语法知识,因此,有关的知识整理可以在课前作为预习作业先布置下去,然后在第一课时进行交流。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让学生用文言缩写原文,既是对其文言能力的一次锻炼,又可以梳理全文故事的脉络。
第二课时侧重对课文意义的深入探讨。通过对文章塑造人物时所运用的各种艺术手法的分析,体会苏武民族气节的具体表现,加深学生的理解,并且可以组织学生探讨苏武精神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引发深层思考。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梳理文章的字词句;了解文章刻画人物的方法;了解苏武的精神。
2、 难点:尝试用文言缩写原文。
说明:
课文的重点都重在基础内容的落实。
这篇课文的文字并不是太艰深,苏武其人又广为所知;所以在教学设计中,希望能够增加一点难度,因此尝试让学生用文言缩写课文内容(300字左右)。这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体现他们对字词句的掌握程度;又可以体现他们概括故事理顺脉络的能力。作为一种尝试,允许学生适当使用原句,只要能够合理表达即可。
而“苏武精神”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的探讨可以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和现实责任感,激发思维和情感的撞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预设 |
学生活动预设 |
设计意图 |
布置预习 落实基础 |
分组布置以下预习工作: 1、了解《汉书》的有关知识;了解苏武其人。 2、整理出文章中几个重点的一词多义;整理出文章中的特殊词法;整理出文章中的特殊句式。 |
在学生可以分为四个学习小组就预习作业作重点准备。 |
这些预习工作要求学生首先必须通读全文,然后培养其自习能力,既是对原有知识积累的一次检验,又是对新课文的熟悉。 |
导入课文 交流预习 |
1、(播放乐曲《苏武牧羊》)导入课文:世人所谓“大丈夫”应该是“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在汉代,在被放逐的偏远之地,就有这样一个人用他的生命和精神在茫茫天地之间,在浩荡的历史长河之中,诠释了“大丈夫”的深刻含义,他就是苏武。 2、请学生交流关于《汉书》的有关知识。 3、请学生交流本篇课文中字词句的各类知识。 |
2、学生将《汉书》的知识加以介绍。 3、(1)重点的一词多义:以、乃、因、使、引、节、会、益…… (2)特殊词法:归、降、斗、别——使动;夜、舆——名作状;膏、雨、杖——名作动;壮——意动…… (3)特殊句式 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 |
1、用音乐引入能营造氛围。 2、有关文学和语法知识的交流能够活跃气氛又能在班中形成相互竞争相互补充的良好学习气氛,同时,体现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应该酌情予以鼓励。 |
总结交流 研读课文 |
1、教师点评学生的预习工作。 2、带领学生进入课本学习,捡遗拾漏,尤其要落实一些重点段落重点语句。 |
1、学生要做好笔记。 2、学生可以及时与教师交流互动。 |
这个环节是对于前期交流的“收拢”,关键是教师点评和补充要得当,要能带领学生。 |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