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查找“《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更多相关内容
中查找“《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更多相关内容
- ·上一篇文章:《修鞋姑娘》教案
- ·下一篇文章:《燕子妈妈笑了》教案设计
《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读懂故事意思,感悟故事蕴含的道理:欲速则不达。
2、通过对比,熟读课文,对照理解古文意思,初步感受古文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读懂故事意思,感悟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欲速则不达。
教学过程:
一、抓核心词,导入课文:
1、昨天我们学了一篇课文,题目叫(生读课题)。课文中有两个成语一定引起了你的注意,咱们试着写一写。听写“危在旦夕、心急如焚”,(指定两生到黑板上写)检查书写;
2、两个词语,引出了这个故事中的两个主人公,一个是我们曾经学过的《晏子使楚》中出使楚国、不辱使命的(生答:晏婴);另一个是齐国国君(生答:齐景公)。谁能用一两句话讲讲这个故事,并用上黑板上的两个词语。
今天我们继续深入学习课文《欲速则不达》。
二、研读课文,感悟道理
1、快速浏览课文,齐景公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能否用课文中的一个字来说一说(抓“急”)
2、默读课文,看看文中哪些地方在写齐景公的急?请把有关的语句勾划出来,再认真地读一读,体会体会,甚至还可以把你的感受批注在旁边。
3、你勾划了几个地方?来,咱们按照事情的先后顺序,把写齐景公“急”的地方一件一件的找出来。
(音乐声起)引读:话说春秋战国时期,齐王景公带着王公大臣,到东海游玩,其乐融融,好不自在。有道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祝福。突然,随着一骑红尘,马蹄声碎,一名驿使滚鞍落马,向景公报告:丞相晏婴病重,请大王火速赶回,否则恐难见上最后一面了。此时的丞相已经(生读:危在旦夕),听到这个消息,景公:
(1)景公听了,急得霍地站起来。
我注意到了,同学们有一个词(霍地)读得特别重,从“霍地”一词,你有什么体会?能用你的动作表示一下吗?
听到这个消息,景公一点也坐不住了,齐读句子。
(2)正在焦急之时,又一个驿使飞马而至。齐景公又会怎样呢?
出示句子:景公十分焦急,高声喊道:“快快准备好车良马,让驺子韩枢为我驾车,火速回去!”
当听到丞相晏婴病重,景公心里那个急呀,当第二个驿使来报时,那是急上加急,十分焦急。从哪些词语,你读出了景公的十分焦急?
抓住“高声喊道”“快快”“火速回去”等词语进行体会。并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出示句子对比读。
景公十分焦急,高声喊道:“准备好车良马,让驺子韩枢为我驾车,火速回去!”
景公十分焦急,高声喊道:“快准备好车良马,让驺子韩枢为我驾车,火速回去!”
景公十分焦急,高声喊道:“快快准备好车良马,让驺子韩枢为我驾车,火速回去!”
多一个快,也多了一份急,快上加快,就是急上加急!那就是十分焦急。读句子。
好一个“高声喊道”, 作为一国之君,他的话可是一言九鼎,读句子。
这一喊啊,喊出了景公心中的十分焦急,也喊出了齐景公对晏子的无比担心。齐读句子。
(3)听到大王这样的高声叫喊,驺子韩枢飞身驾车,扬鞭驭马,火速上路了!可是…读句子。
出示:驺子驾车跑了大约几百步,景公心急如焚,嫌驺子驾得太慢,就夺过缰绳,亲自赶起车来。
此时的景公已经是(生补充:心急如焚!)看字形猜字义,焚是什么意思?什么是“心急如焚”?指导学生读出心急如焚的意思。
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景公的“心急如焚”呢?
“夺”什么意思?(抢)心急如焚的景公此时还清醒吗?还有理智吗?这是蛮不讲理的抢,失去理智的抢。来,换成“拿、取,”成吗?好一个“夺”,读句子。
驺子驾车真的是很慢吗?(驺子是干什么的?韩枢是一个什么样的驺子?)可以看出景公当时的心情怎样?
哪里是车太慢,那是心太急哦!再读句子。
有人急中生智,也有人急中出错,就连身为一国之君的齐景公也没能例外!齐读句子。
(4)太慢了,算了,还是自己亲自赶车吧。可是,读句子:
他驾车驭马又行了几百步,又嫌马不努力向前,索性弃车,自己徒步跑开了。
马跑得真不够快?那可是良马啊?
不是马不快,而是心太急!
读完这个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画面?(补充此时的景公已经年迈了。)(气喘吁吁、汗流浃背、踉踉跄跄、………)
就这样,在东海到齐国都城临淄的漫漫路途中,我们看到了一位年迈的国君,提着龙袍,气喘吁吁,大汗淋漓,在路上吃力地奔跑的身影。
(5)所以,因为急,因为“欲速”,读句子1;
同样是因为欲速,读句子2;
还是因为欲速,读句子3;
依然是因为欲速,读句子4。
(6)同学们,看大屏幕:景公从急,到十分焦急,到心急如焚,最后一句怎么没有急字了,难道他不急了?(引导生说:那是一种无以言表的急,难以言喻的急啊!)
3、可是,“欲速”的齐景公能很快地赶回都城吗?为什么呢?他到底错在哪里?(引出“欲速则不达”)
景公心里越来越急,方法一错再错,想要快,结果却越来越慢!(板书单元主题:快与慢。快和慢是相对的,如果一味地求快,而失去理智,用了不科学的方法,那就只能适得其反,反而更慢了。)通过学习这个故事,你对快和慢一定有了自己新的认识。
4、是的,这就是“欲速”的景公,想要快,却越来越慢!看到这位年迈的君王在漫长的路途中跑啊跑啊,直到步履蹒跚,筋疲力尽,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你想对他说些什么?请大胆地想象,现在,你就是驺子韩枢,侍从,路人,甚至你就是晏子,你想对景公说些什么呢?
三、文白对读,理解文意
这个故事,源自两千多年以前战国时期的法家代表人物韩非的著作《韩非子》。那么,古人是怎样讲述这个故事的呢?让我们来感受一下吧!
1、自读古文;
2、范读或教读古文;
3、结合金钥匙,对比自学。(检查:游、遽起、尽释车而走。)
4、检查评价。
四、总结拓展:
祖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就像《欲速则不达》这个故事,虽然历经几千年的大浪淘沙,却没有被历史的尘土掩埋,到今天依然放射出耀眼的光辉,这,就是经典的魅力,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就在跟景公的同一时代,孔子曾经对他的弟子子夏说过这样的话:
课件出示: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生读。
让我们把这句话送给齐景公,也送给我们自己吧!读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