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春天》教学反思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2-02-22 08:04:27

《触摸春天》是一篇短小精悍而蕴涵着深刻道理的散文,语言简洁,意境隽美。课文讲述了一个盲童安静在花丛中用手、用心灵来感受春天的故事,表达了盲童安静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盲童安静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教学难点是感悟课文所揭示的深刻道理。

本课的教学我采取了直奔中心的方法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然后让学生充分的朗读,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反复朗读,引导学生以读悟情,在读中品,在品中读。从而走进了文本,走进了安静的内心世界,感受她对生活的热爱;走进作者的内心,感悟他对人生的思考;进一步获得自己对生命的思考或者启示。

教完课文后,静下心来思考,发现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1、没有完全让学生真切地体会语言文字所蕴寓的深刻含义。由于生命的话题凝重、深沉,学生年龄比较小,生活经验不够丰富,因此,学生对文本中含义深刻的词句的体验不是很到位。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回答有困难时,我就急着将自己的想法灌输给学生,代替学生思考,或者把学生的思路都引导到我的预设上。课后,我想应该多让学生结合生活和自身经历进行感悟,可能学生不能完全说到位,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教师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让学生自己进一步体验,如介绍类似的文章让学生阅读,布置学生观察身边的生命现象等。

2、朗读的质量还有待提高。虽然本课教学已经让学生充分朗读了,全班齐读、个人读、小组读、男女生比赛读,可以说在“量”上是足够的了。因为朗读花了不少时间,为了节约时间赶快进入下一环节,对学生的朗读缺少评价,学生朗读没有达到一个层次,没有达到朗读的目的。反思后明白了,读不仅仅是量上的,更应该有质的要求。要多读也要读好,如果学生没有思考,只是机械地朗读,我想读再多效果也不明显。让学生真正融入自己的情感、思想去读,平时要加强对朗读方法的指导和对朗读效果的评价。

3、评价性语言的运用不够熟练。当学生的思维走偏时或停滞不前时自己的授课情绪就受到影响,没有做出积极的引导,把学生拉到的思路拉到正轨上。在学生回答问题后缺少必要的评价激励。

总的来说,本课教学有得有失,取其精华,改其不足,也用心灵去创造一个属于学生的“春天课堂”。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