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诚实与信任》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指导学生通过文章中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道理,知道诚实是信任的基础。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诚实与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人间真情。
教学过程:
一、 讲故事《狼来了》,导入新课。
导入语:今天能见到大家老师很高兴,我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作为见面礼,这个故事是《狼来了》。
1、听了这个故事谁能告诉老师:这个放养的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下场?
2、小结:这个放养的孩子不诚实,就得不到大家对他的信任。只有诚实,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
3、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诚实与信任的课文。(板书课题)
4、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5、默读课文,用“——”划出含有课题的一句话。(学生齐读)
师:为什么小红车主人说作者给他留下了诚实与信任呢?诚实与信任真的比金钱更重要吗?让我们一起回到那个夜晚。
二、学习第1—3自然段,理解诚实
1、课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第1—3自然段?好好想一想。
2 、谁能用简洁的话说说那个晚上发生的事?
(课文主要讲了一天深夜,"我"在驱车回家的路上,由于天黑,能见度差的缘故,撞碎了路旁小红车的反光镜。)
3、交流:
质疑:这是一次小小的交通事故,在你看来,事故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环境、小红车主人、自己等多方面原因)
(1)“天很黑,又有点雾”、“能见度仍很差”,从这里可以知道环境恶劣,潜藏着事故的隐患。
(2)“这辆车的车头超出停车线二三十厘米,但它毕竟是停着的,责任应该在我。”
提问:“毕竟”是什么意思?这个词,说明了什么?(作者诚实、勇于承担责任。)
质疑:我是如何做的?
(3)“我环顾四周,看不见一个人,便在路灯下写了一张字条,压在小红车的雨刷下。”
A、 从中你能体会到什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个细心的,勇于承担责任的人。
B、 什么叫环顾,我为什么要环顾?
C、在“我”当时所处环境下,换了有些人,可能会怎么做?(学生联系课文说理由)
师:就是这么个夜晚,作者在无人知晓完全可以逃避的情况下主动留下字条,希望车主与他联系。作者用自己的行为,表明了自己的诚实。同学们,假如你是小红车主人,当你看到这张字条时,你会怎么想呢?
过渡语:所以,事隔三天,小红车主人主动打电话与作者联系,他们会说些什么?
三、学习第4—11自然段,理解信任
1、老师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品味一下他们俩在电话中传递的情感。
2、从小红车主人和“我”的对话,你体会到了什么,哪些地方让人感动?
3、交流:
(1)“没有关系,已经换上了。我打电话是向你表示感谢的。”
A、提问:既然是“我”把他车子的反光镜碰坏了,按理说他应该向“我”索赔才对,但他为什么要向“我”表示感谢呢?
B、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这句话。
(2)“你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主动给我留下字条,这使我很感动。”
A、他为什么会感动?
B、同学们再读读,好好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3)出示:不,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你给我留下了诚实和信任,这比金钱更重要。
A、齐读。
B、对于这句话,你是如何理解的?联系实际谈谈。
C、所以说,诚实与信任比金钱更重要。
D、现在,你想想看你还能给课文起个其他的题目吗?
E、小结:是啊,诚信是架在人心与人心之间的桥梁,是沟通相互心灵的纽带,是震荡情感之波的琴弦。只要人人都拥有诚信,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让我们再次齐读课题。
(5)车主的这番话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的脑海里,我希望这句话同样也深深地印在同学们的脑海里。(学生反复朗读,记住这句话。)
四、总结全文。
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后,老师希望诚实与信任能流淌到你的心里,溶化在你的血液里。最后老师想把这几句名言送给大家,请大家读一读。
板书设计:
19、诚实与信任
碰碎反光镜→留字条→留下了诚实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