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情深》 教学设计大赛一等奖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2-06-16 23:32:35

单元主题:父母之爱

课标要求与教材分析

《慈母情深》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组的一篇略读课文,五年级第一学期的学生刚刚从中年级迈入高年级,在阅读中应该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了一定的速度,能抓住文章的大意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能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但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应该还不熟练,需要重点训练。

这一组以“父母之爱”为主题,精读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中对父亲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得不多,但震撼力极强,展示了灾难中的父爱,教学中可以抓住这凝练深刻的句子对学生进行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深入人物内心等方法来体会表达妙处的训练。同样,《“精彩极了”与“糟糕透了”》着力通过语言描写表现不同形式的父母之爱,借助不同阶段父母亲的评价让学生去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学习反复描写语言的表达方式。本组尤以略读课文《慈母情深》中的细节描写最突出,朴实含情,令人一读难忘,表现了贫穷年代的母爱,可以运用精读课文中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尽情尽兴地读、酣畅淋漓地说,强化感悟能力。略读课文《学会看病》写了看似绝情的母爱,文中的四字词语特别多,应该让学生积累下来,而其中的心理描写是小学阶段其他课文难以企及的,可以让学生进入角色体会其妙处。

这四篇课文表现的都是与众不同的爱:其他父母绝望了,独有这位了不起的父亲在坚持不懈地挖;其他妇女都在挣钱养家维持生活,独有这位慈母支持孩子读书;一般的父母都会给予刚写诗的孩子鼓励,唯有这严父批评得孩子泪流满面;其他母亲给生病的孩子更多的呵护,唯有这母亲逼孩子自己去看病。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习作时从不同的角度去选材,保证文章的与众不同,在描写中或深刻、或朴实、或反复、或细腻,饱含深情,表现独特的爱。

学情分析

学生上了五年级后,学习生字词是轻而易举的,对于概括文章内容和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也较容易达成,但对于作者的表达方法和表达效果还不容易领会。学生在低中年级都已经接触过表现父爱母爱的文章,父母又是学生生活中最熟悉最亲近的人,因此他们对父母的印象已经十分丰富了,但要写出父母之爱来还有一定的难度。本组课文侧重表现父爱母爱的深沉与宽广,在表达上富有特色,通过学习,应该让学生更加理解父母,贴近父母,感受平凡日子里父母亲对待自己的一言一行、一分一秒中饱含的爱,做到多与父母沟通,试着表达真实的父母之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25个生字,认识14个生字,运用查字典、词典等方法理解文中出现的生词,能写会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精彩的语段,背写仿写相关语段。

过程与方法:

1.速读课文,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会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默读课文,抓住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句子,运用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句子想画面等方法,在情境中朗读、体会、交流、感悟,了解这些具体描写对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和表达作者情感方面的作用,能说出自己的读书感受与生活感受。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品读课文,再现情境,体会父爱母爱的深沉宽广、崇高无私,读出赞颂之情;   

2.明白父母之爱就在生活的点滴中,能忆起父母爱自己的一幕幕,并真心与父母交流、沟通,体贴父母、回报父母。

《慈母情深》(共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3个生字“陷、碌、攥”和多音字“龟”,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词的意思,读准字音,说出词义并加以运用;

2.想象自己就是文中的“我”,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描写母亲外貌、动作的语言,准确美观地抄写下来并续写。

过程与方法:

1.速读课文,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大意;

2.默读课文,在感动处勾画、标注,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想象画面、补白等方法,体会细节描写的妙处,说出自己对语言文字的感受。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课文内容,从字里行间感受慈母情深与赤子情深,读出感动;

2.明白父爱母爱就在生活的点滴中,从而真切地去感受爱,学着像作者一样表达爱。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母亲外貌、动作、语言的句段来感受母子情深;

难点:初步了解环境和人物描写在表现人物思想感情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方法与手段

创设情境让学生去读、去感受、去倾听文中人物内心的声音,用心与主人公对话,把阅读、感悟、表达感受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自主阅读,在自主阅读中诱发感悟和补白写话,以读为主,培养发展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通过配乐引读,激发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与文本心灵相通,最后的真情告白使学生情感达到高潮,受到触动。

使用教材构想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用饱含感情的笔触刻画出一位含辛茹苦挣钱给儿子买书看的母亲形象,表现了母爱的深沉、无私。教学中补充了梁晓声在《母亲》中的一些语句,使学生对文章背景有更深刻的了解,感悟慈母情深。

 

教学流程

一、简介作者,引发兴趣

1.谈话: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美国洛杉矶地震中的一位了不起的父亲,他的爱也成就了一位了不起的儿子。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当代的中国作家——梁晓声(出示照片),谁能简要地把他介绍给同学们呢?

2.交流作者资料。

3.激趣:看来他是一位优秀的作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一篇文章——《慈母情深》,一起来探寻他最初与文学结缘的经历吧!

【设计意图:成功者往往使人崇拜,更引人探究其成功背后的秘密,通过交流梁晓声的资料,引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课文,读通读准,特别是一些多音字,一定要注意。

2.学生自读课文。

3.检查自读效果:指名读词语,正音。

出示:

失魂落魄    震耳欲聋    脊背    疲惫    龟裂    陷入忙碌    攥着钱    凑足

【设计意图:虽然到了高年级,识字写字不再是教学的重点,但这几个词语较难读准、容易出错,所以摘出来正音,也为下一步循着词语概括文章内容做准备。】

4.引导归纳课文内容:现在请大家在心里再把这几个词从头到尾读一遍,结合课文的开头与结尾,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通过复习巩固抓住关键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理清文路,理解思路。】

过渡:读了课文,我们不难发现,文章写了母亲给钱让自己买书的故事,着力表现慈母情深。文中的母亲究竟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作者又是怎样来写慈母情深的呢?

三、朗读感悟,积累语言

(一)感悟慈母情深

1.回顾总结学习方法:先请大家结合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的方法说一说,我们学习写人的文章时应该如何下手?

(抓住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句子深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找到文中的句子以后,我们又可以怎样来理解其中的含义呢?

1)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子含义;

2)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3)结合生活实际理解;

4)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来理解;

5)结合一些课外资料来理解;

5)读句子想画面;

6)与同类事物对比理解;

……

【设计意图:提纲挈领回顾学习方法,运用阅读方法于略读课文中,循着阅读提示中的问题,按着精读课文的方法在语言文字中再次神游。】

2.按要求自读勾画:现在就按你们说的方法走进文中,默读课文,把描写母亲的外貌、语言、动作、等的句子划出来,想一想其中饱含的情感,也可以在你认为写的特殊的地方加个着重号、问号、一些文字都可以。

3.学生读书、勾画、写下读书的收获,先与同桌说说,教师巡视。

4.全班交流,学生发表自己对句子的见解和独特的感受。

A.   透过失魂落魄的“我”,初悟母亲形象。

1作者很不幸,他生活在一个物质极度贫乏的时代,人们连温饱都解决不了;但他又是幸运的,母亲不仅供他们——,供他们——,供他们——,还供他们——。让我们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体会,认识这位母亲,大家不要放过对母亲的任何一句描写。

母亲还从来没有一次给过我这么多钱。我也从来没有向母亲一次要过这么多钱。

1)结合背景资料理解一元多钱在当时的价值。

出示:

六十年代初期,大多数老百姓家境艰难。多数工人的每月工资不过二三十元,一元五毛钱,相当于有的家庭几天的生活费。                       ——摘自梁晓声的《母亲》

2)一元多钱对于“我”而言: 15岁的“我”为了这价值一元多的书整天——失魂落魄。“失魂落魄”是什么样子的?

(想象“我”想书想得茶饭无味、肚子都顾不了的样子。)

3)追根求源看我家:“我”家又是什么情况呢?

(家徒四壁,一贫如洗,一穷二白,捉襟见肘,一无所有……)

2.所以说这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

【设计意图:母亲给儿子钱买书,这并不算一件稀奇事。但放在一个极其贫穷的前提下,这一点就显得弥足珍贵了。认识 “贫穷”是感悟“慈母情深”的前提。】

B.   走进母亲的工作间,再悟母亲形象。

1. 一家人的生活都紧张穷苦,母亲是贫穷的,但她能靠自己的双手挣钱。让我们来看看母亲是在怎么挣钱的。

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1)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震耳欲聋的噪声传入你的耳朵时,感觉怎样?

从“震耳欲聋”可以看出母亲工作的地方噪声很大,工作环境十分恶劣。

2)辐射相关语句:我们还从哪儿可以感受够到母亲工作的环境极差?

3)引读:

母亲不分昼夜,起早贪黑工作的环境就是——

母亲没有休假,一年四季工作的环境就是——

母亲挣钱供儿女们吃喝,她工作的环境就是——

母亲挣钱供儿女们上学,她工作的环境就是——

母亲挣钱还供儿女们看闲书,她工作的环境就是——

2.是呀,噪声对人的身体有害,但母亲就在这种环境下一心一意地踏着缝纫机板,含辛茹苦养育儿女。所以,这又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工作劳苦、不怕劳累、任劳任怨的、伟大无私的;令人敬佩的、让人尊敬的、叫人落泪的……)

【设计意图:环境描写对于烘托人物形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先走进母亲的工作间,感受到母亲挣钱的不易,才能突出她支持孩子读书的可贵来。】

C.   来到母亲的面前,三悟母亲形象。

1.15岁的我第一次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时,着实吃了一惊,当我看到母亲时又是怎样写的呢?

重点句子: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1)质疑表达:对于作者这样写母亲的一系列动作,你有什么疑问吗?

(为什么要倒着写,把“我的母亲”放在后面?因为作者看到母亲工作的环境,心灵上受到震撼,他在愧疚地、感动地、自豪地、一遍又一遍地默念着:我的母亲、我的母亲!)

2)体会省略号的含义:他还会想些什么呢?让我们接着写下去。

(眼角的皱纹更深了,我的母亲;头上的白发更多了,我的母亲;多么辛苦啊,我的母亲……)

3感情朗读:一切的一切都融在了这个省略号中,这个省略号给了我们多么丰富的想象空间啊,让我们带着我们想到的画面一起读读这句话吧。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1)此时正值盛夏,母亲的手指龟裂着。同学们,如果你是一位画家,你会描画出一双什么样的手?

(联系生活体验想象理解词语“龟裂”。)

2)回读重点句:为了这一张张毛票,母亲的手——,母亲的背——,母亲的眼神——;有了这一张张毛票,母亲才能供孩子们——,供孩子们——,供孩子们——,也供孩子们——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运用学习第一句的方法来理解。

2.孩子们,母亲这是在怎么挣钱?(母亲在透支体力挣钱,母亲在拼命挣钱,母亲在用她的热血与生命挣钱……)

3.回读课题:难怪作者深情地写下了这篇文章——慈母情深!

(二)感受赤子情深

1.虽然想书想得失魂落魄,但是听到那震耳欲聋的轰鸣声,看到母亲那瘦弱的脊背、疲惫的眼神和龟裂的手指,此时,你忍心朝母亲要钱买书哇?

 “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1)自由谈。

2)感情回读全文感人的句子:此时,鼻子一酸的你最想读哪些句子?

2.感悟儿子形象。

1)看到那恶劣的工作环境和辛苦劳作的母亲,有的人熟视无睹,为什么我却鼻子一酸呢?

出示:

我忘不了我的小说第一次被印成铅字那份儿喜悦。我日夜祈祷的是这回事。真是了,我想我该喜悦,却没那么喜悦,避开人我躲在一个地方哭了。那一时刻我最想我的母亲。

——摘自梁晓声的《母亲》

2)透过这一段段文字、一个个细节,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儿子?

【设计意图:母子连心,情到深处,流露笔端。这样的句子不用讲解,学生一读就懂,通过想象补白,使学生与作者融为了一体,与文本产生了共鸣,学生、文本、主人公真情对话,丰富了学生的阅读体验。】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从此作者有了第一部长篇小说,后来他创作了许多部长篇小说。感谢他让我们读到了如此感人的文章,同时也要感谢他的母亲,教育出了一位优秀的作家。此时,你最想感谢谁呢?(背景音乐《感谢》)

2.母爱是人世间亘古不变的挚爱,亲情永远是成功者坚强的后盾。让我们读读课后的阅读链接吧!

3.孩子们,我们的父母也同样深爱着我们,让我们也去细细地体会爱、珍惜爱、书写爱吧!

4.作业:读梁晓声的《母亲》;写一写父爱母爱,题目自拟。

【设计意图:以爱感染爱,以爱激发爱,让爱在学生心中驻扎,让情在笔下流淌。】

 

附板书

慈母情深

梁晓声

生活苦又穷    看闲书也供

慈母细节颂    赤子情更浓

 

当堂训练与达标检测

一、给划线的字注音,再选其中的两三个词说一段话。

                   落魄    耳欲聋

二、找出多音字注音并组词,如“缝、龟、塞”等。

三、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

1、“妈——”“妈——”中的破折号表示什么?

2、“我……要钱……”和“立刻又陷入了忙碌……”中的省略号用法一样吗?如果不一样,分别表示什么?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划出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说说课文是怎样表现慈母情深的。

 

教学反思

母亲何其伟大,总想写一篇文章来歌颂母爱,然而总觉语言生涩。梁晓声的这篇《慈母情深》对于母亲的描写朴素、真实,没有华丽的“伟大无私”等字眼,但字字是爱,句句是情,让人感动不已。在那个闷热潮湿、震耳欲聋的工作间劳作的妇女很多,这是时代的缩影,是一个群体的缩影,为何独有 “我” 的母亲情深似海?我抓住其中的“‘大姐,别给他!你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接着又对着我喊:‘你看你妈这是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来解读慈母情深。

本组课文的教学重点就是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领悟作者表现父母之爱的方法,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有以下感受:

 一、以生为本, 以读为本

     课标指出:要保证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使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所以,给学生充分的读课文的时间,初读时,学习生字,扫除障碍,读熟课文,感知大意,读通读顺。默读时,学生勾画、批注,读熟文本,紧紧围绕“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她是在怎么挣钱?”深入阅读,抓住重点词句交流,品味,想象,补白,感悟,带着感受再读,一步步走近文本,做到了真情阅读。

二、方法渗透,引向课外

课堂上最应该注重的是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更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来学习。文中对于母亲的工作环境只有寥寥数语,但只要引导学生走进这些女人们的角色中去感受,再结合《母亲》中的句子,顿时发现母亲比别的女人高大起来——别人不理解的,恰恰是母亲最难能可贵、最高尚的地方。两个排比句的续写,让学生学会在读中想象,在脑海中再现文中的人物。当学生再去读其他文章时,也会情不自禁地进入文字中,进入那耐人寻味的小小的标点符号中。

三、 以情促情,激发自省

课前,由了不起的父与子引入,激发学生探究作家成功的方法,引起阅读的兴趣。当情到深处,升华感情时,播放音乐渲染情境,围绕爱与亲情抒发情感,激活了学生亲近父母的情感。所以,在感悟文本的时候更注重的是让学生珍惜自己的父母亲,去敬父母、爱父母,这才是为人子女之本分。

学生后来的习作中有对课文的仿写,但感觉不自然,因此情感的流露是第一位,表达的方式在其次,在领悟表达手法的同时,应该给学生真情告白的时间稍长一些,那一刻学生的感受最真切,语言最鲜活。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100%(1)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