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建议
(三):口语交际
教材中8个单元的话题:
1、策划一次与远方小朋友的“手拉手”活动;
2、童年趣事;
3、劝说;
4、讲述一件自己感动的事情;
5、演课本剧;
6、就怎样正确运用电视、网络等媒体的问题,展开讨论或辩论;
7、讲人物故事;
8、聊聊热门话题。
教学建议:
1、首先要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交流的欲望。
2、要创设特定的情境。创设情境要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情境的创设要真实、有意义,体现学生实际交际的需要,让学生了解在不同的场合、针对不同的对象,围绕不同的目的,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二是考虑到儿童的年龄特点,情境的创设还要注意趣味性,要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交际欲望。
3、要体现双向互动。交际的过程并不是要学生一个一个挨着说的过程,而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要在互动中使交流逐步深入。
4、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如,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说话要使用礼貌用语;要针对不同对象,文明地进行交际。
(四):习作
本册教材中共有三次记实作文:分别是第二单元的“写童年趣事”;第四单元的“写一件令自己感动的事”;第七单元的“写一个特点鲜明的人”。
有三次应用文:分别是第一单元的“写信”;第三单元的“写发言稿”;第六单元的“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本册教材中还有两次材料作文:一次是第五单元的“缩写训练”;一次是第二单元中的“看图作文”。
教学建议:
1、进一步明确小学生作文的性质。小学生作文性质是练笔,是习作,不是创作。明确了这一性质,就不会要求过高、急于求成或急功近利。
2、作文指导从内容入手,作文讲评重在激励。作文指导,要从内容入手,首先解决写什么的问题,使学生都找到想写、要写的内容。“放”开了,学生就有东西写。再就是讲评的时候,要概括全班此次作文的优点与成绩,肯定大多数同学的努力和进步。使每个学生通过讲评看到成绩与进步,享受习作成功的快乐,更真切地懂得应当怎样写,激起对下一次习作的渴望。
3.观察、思维、表达三种能力结合起来培养。
习作首先要有内容,习作素材,往往来自于作者对生活敏锐的观察及独特的感受,这就要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新事物,获得新感受。有了内容,要想写好作文,还要靠合理地安排、组织材料,当然,要想最终写成一篇好作文,还要看语言表达的功夫。因此,平时进行作文教学,观察、思维、表达都不能忽视,三者要结合起来进行训练。
4、加强平时练笔的指导。
本册教材安排了3次小练笔,一次在《白杨》课后,仿照课文句式夸夸祖国的建设者或保卫者;一次在《再见了,亲人》课后,想象志愿军战士为朝鲜人民所做的事,再写下来;一次在《威尼斯的小艇》课后,写写家乡的某处景或某个物。教材的安排是有限的,关键的是老师要形成这样的意识,特别是在高年级,读写结合的形式应该更加丰富,可以写段、写篇,可以缩写、扩写、续写、改写;可以在典型处仿写、在可变处改写。如,把诗歌改写成记叙文。也可以进行由简到繁或者由繁到简的语言转换练习。
另一方面,把练笔延伸到日常生活中。根据生活需要练笔。作文是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与他人沟通的一种重要方式,应帮助孩子认识到习作是学习、生活的需要,是倾诉、表达的需要。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所做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总之,生活的广阔,为读写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教师要引导、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在服务生活的同时,提高读写能力。
(五):综合性学习
通过这次综合性学习,我们应该让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1、了解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及这些变化对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影响。
2、了解现代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能正确利用媒体,学会选择信息,趋利避害。
3、初步养成留心信息的好习惯,逐步学会搜集信息、运用信息,善于与别人交流信息。
教学建议:
1、阅读单元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2、阅读前四篇阅读材料,了解信息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3、先后开展两项活动,或选择一项:①进行“信息改变生活”的调查并在全班交流。②阅读《把握自己》,辩论或讨论“怎样正确利用媒体。
4、根据主题,搜集有关信息,并写报告。
(六):关于课外阅读
1、课本里的独立阅读课文,拓展阅读要利用语文活动课让学生自由阅读,并鼓励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2、鼓励学生深层次的阅读,本学期的阅读总量是25万字,有13万字要在课外完成,要有检查和交流。
对于课外阅读的指导建议:
1、让学生课外阅读,并定要在阅读后写好读书笔记,教师要在课堂上拿出时间让学生交流,并对读书笔记做得好的学生进行大张旗鼓的表扬鼓励,这样学生在课后就更加有兴趣地去读书并做读书笔记。
2、利用图书角,让学生在课外互相借阅。
3、教师可根据课文单元主题,向学生推荐一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