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语文下册《出色的老师》教学设计和反思.doc
教材分析:
《出色的老师》是语文S版第十二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述了“我”在美国南加州法律大学读书时,一只朋友送我的手表失而复得的故事,赞颂了那位黑人同学模范地坚持公共道德和遵守规则的优秀品质。旨在引导学生树立遵守规则,培养良好的公共道德,做一个遵守社会公德的好公民。本课所在单元的训练重点:学习本单元课文,注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用心体会人物的情感与认识,从而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
设计思路:
《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课程性质界定为:“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我认为《出色的老师》一课正好是一篇工具性和人性教育可以有效融合的典范文章。所以我在进行《出色的老师》第二课时设计的时候,紧紧抓住这一课的单元训练重点和本篇课文的特点进行设计:抓住故事发展过程中“我”的心理变化为主线,引导学生品读其中的情感变化,在品读中悟出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并引导学生揣摩文章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品析文中描写“我”心理变化的词句,从中体会“我”思想感情的变化及其原因。
2、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说黑人同学是一位出色的老师,认识讲公德和遵守校规的重要,树立公德意识,培养自学遵守校规的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揣摩文章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句子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理解为什么说黑人同学是一位出色的老师。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认识讲公德和遵守校规的重要
教学准备:写有导学提纲和摘录文中关键词句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指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过渡语:一块普通的手表引发的故事却是一波三折,在整个事件的过程中,随着情节的发展变化,“我”的内心活动也不断地随之变化。这节课,我们就来细细品析文中关键词句,借助文字的表达走入文中“我”的内心世界。
【设计意图:温故知新,过渡语暗示了这节课学习的内容,让学生自然而明确地进入课文学习。】
二、揣摩人物心理变化,走进人物内心世界
(一)学习第二部分,体会“我”的感情变化
1、出示导学提纲:
1、自己认真默读课文第4—11自然段,用“~~~~~”画出文中描写“我”心理变化的语句,想想心理变化的原因,从中体会“我”的思想感情,随文做批注。 2
、想一想:为什么说黑人学生是一位出色的老师呢? 3、自学完后,在小组内交流。 |
2、学生潜心读文,批注。师巡视指导,发现学情。
3、小组交流,师巡视,获知学情。
【设计意图:导学提纲的设计体现了本课教学的目标,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基于这理念,让学生边读边在文中圈点勾画,充分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有助于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
4、指名反馈,教师酌情追问,引导深人品析、理解、指导感情朗读。
师与生互动预设如下:
⑴可是,这块手表却在一次晚餐时丢失了,可以想象我当时是多么伤心,就像丢了自己的魂魄一般。
①生答。
②教师追问:这只是一块普通的电子手表,丢失了还可以再买,而作者却为什么如此伤心呢?
学生联系上下文,自由发表意见,体会这块手表对“我”的意义。
③学法渗透:不错,联系上下文是理解文章的一种好方法!
④小结:作者丢的不仅是一块表,而是连接友谊的纽带啊!(女生来读出这种难过和伤心。)女生读。
师:我听出了你们声音里的难过了。
⑵我高兴得眼泪都要掉下来了,连忙对这位拾金不昧的黑大哥表示谢意。
①预设生:“眼泪都要掉下来了”,表明手表失而复得时“我”极其高兴的情景。
②师追问:我高兴的原因是——黑人同学拾金不昧,使“我”的手表失而复得。
③什么是“拾金不昧”?
④想象一下,当时“我”应该怎么表达谢意?
⑤请用读来传达“我”的心情,男生读。读出高兴、感激和敬佩的感情。
⑶我一看,马上露出了感激的笑容,这不就是那位拾金不昧的黑大哥吗?
①预设生:我遇见黑大哥时惊喜与激动的心情。
②师:“我”感激的原因:是黑人同学使“我”的手表失而复得。
③指名换成陈述句。分组读两个句子,比较,体会反问修辞的作用。(可以起到强调的作用,更体现我对黑大哥的感激之情。)
④写法渗透:是的,说话、写作时如果能恰当地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能增强表达的效果,大家可以试试!
(4)过渡语: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好人,却将我告发了,使我受到了高额处罚,四十美金呀,远远超过了那块手表的价钱!
师:我的第一反应是怎样的呢?指名读相关句(天哪,四十美金的罚款!),这一句后边是个惊叹号,有什么意味?(惊叹、痛惜)谁来读好这句话?(指名读,评价)
师:第4自然段也有个“天哪”找出来读一读,看看所表达的意思一样吗?
指名回答。(此处表达的是惊喜、激动之意。)指名读。
⑤学法渗透:前后对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过渡语:面对高额罚金,我对黑大哥的感情和看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5)继续交流,师相机出示小黑板:
我用一种极其困惑的眼光看了他一眼,他给我的居然是一种遗憾的笑容,还笑着解释了一句:“这是公德,这是规则!”他居然还笑得出来,真不仗义!
生谈体会:我此时的心情(痛惜、委屈)。
师: “我”那“困惑”的眼光中带着怎样的疑问?能帮“我”说出来吗?
预设:黑大哥,你为什么要告发我啊?\ 黑大哥,你为什么不好人做到底啊?
师:面对“我”的疑问,黑大哥的表现是怎样的?(指名读相关句子)
“这是公德”的“这”指什么?(拾金不昧和告发之事)“这是规则”的“这”又指什么?(违反违反规则就要受罚)
师:但是此时的“我”懂吗?还从哪个词体会到?(“居然”和“真不仗义”)
“真不仗义”是什么意思?在“我”看来,黑人大哥怎样做才算仗义?(他应该提醒“我”撕掉寻物启事,而不是到院长办公室告发我。)
师:这里,你读出“我”对黑人大哥什么情感?(不满,责怪)
师:黑人大哥“不仗义”的行为不仅让“我”困惑,而且让我心生责怪和抱怨。下面我们就用读来表达这种情感。
指名说说如何读好?(“困惑”,两个“居然”“真不仗义”等词要重音,注意读出两个感叹号的意味。)
师标出重音符号,指名读,评价,全班读。
(6)之后,我愤愤不平地去校因管理处缴纳罚金。
①理解“愤愤不平”,就是因感到不公平而很生气的样子。
②联系文中内容体会:“生气”是因为黑人大哥告发“我”,使“我”受到处罚,而他居然还笑得出来;“觉得不公平”是因为处罚太重、罚金太高,对此心里感到不平衡。
师:可见我虽接受了处罚,可心中并没有接受黑大哥的做法呀!
引导语:后来呢?作者有没有醒悟过来呢?
(7)老人的话让我翻然醒悟。这时,我才意识到黑大哥的确是一位非常出色的老师。
①指名读老人说的话:“祝贺你找回心爱的手表,很遗憾不能帮你减免罚金,但那位黑人学生可真是位非常出色的老师!”
②追问:听完老人的一席真诚的话语,“我”翻然醒悟,悟到了什么?(我也意识到黑大哥的确是一位非常出色的老师。)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教学中,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这一理念,放手让学生发表看法。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则起到了穿针引线的“平等中的首席”的作用。各种形式的朗读把学生带到故事的情景中去,让学生在个性化的朗读中感悟,理解,对话,从而与作者产生共鸣,使课堂真正富有语文味。此外师生的评价也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反思与提高。】
三、回归课题,感悟道理
1、讨论:为什么“我”与老人后来都认为黑人学生的确是一位非常出色的老师呢?
生答,师小黑板出示:因为公德,这位黑人同学将手表送还给我;也因为公德,他又向校方举报我,因为我违背了公德。他用这种迂回的方式,使我彻底明白公德的重要和校规的严格。)
2、齐读,加深感悟。
3、你认为黑人同学为什么称得上是老师?
4、说说:学了这篇课文,是不是使你们想起了自己曾经遵守或不守公德、校规的经历呀?
生答,师酌情评议、引导明理。
【设计意图:一是落实本单元训练重点: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二是让认识讲公德和遵守校规的重要,树立公德意识,培养自学遵守校规的精神。】
四、回顾全文,揣摩写法
1、铺垫伏笔法,使文章前后响应,结构严谨。
2、抓住心理活动体现人物思想情感。
3、结尾点题法。使文章中心更加明确、突出。
师小结:这些写法都值得我们写作中去借鉴、学习。
【设计意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六年级语文总目标指出:应指导学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此处设计,有利于由读到写,学以致用,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点。】
五、课堂小结,深化主题
弥足珍贵的手表丢失,可以再找回,可一旦公德心丢失,想再找回,可就难了。“公德心”常挂在我们嘴边,可真正成为一名有公德心的好公民不是一件易事。所以我们应当谨记:“勿以恶心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六、作业设计,拓展延伸
1、摘抄文中描写“我”心理变化的语句。
2、设计一则关于公德或规则的公益广告语。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