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本文讲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1985年,成千上万只来自遥远的西伯利亚的海鸥突然降临云南滇池,并深入到昆明市区翠湖觅食。从此,一位退休的无依无靠的老人便成了义务喂鸟的海鸥老人。真实的才是感人的。相信每个了解到这个真实故事的人都会这位无依无靠的老人所感动。原来动物真的是有灵性的,你对它们好,它们也会对你好。原来,人和动物是可以和谐的相处的。当然,吴庆恒老人给我们的感动决非仅仅这些。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会写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理解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和动物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3.背诵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教学难点】揣摩作者是如何将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的。
【教学准备】网络材料。
【教学方法】交流、探讨、联系自我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会写字。
2.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体会老人对海鸥的喜爱呵护之情。
3.通过联系上下文,想象句子所描绘的画面,感受到老人与海鸥之间的默契。
【第一课时教学重点】
体会老人对海鸥的喜爱呵护之情。
【第一课时教学难点】
想象句子所描绘的画面,感受到老人与海鸥之间的默契。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通过老舍先生的笔触感受到了猫的可爱;因为冯骥才先生的精心呵护,怕人的珍珠鸟与他能和谐相处;即将葬身大海的人们居然能被海豚挽救了生命……这些发生在人与动物之间的一幕幕,让我们为之动容。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篇发生在人与鸟之间真实的故事。引出课题并板书。(教师适时强调“鸥”字的笔顺笔画)
(二)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检查预习生字、新词的读音情况。
(1)同桌互读,相互订正。
(2)指名读,强调:
旋(xuán)涡塑(sù)料袋模(mú)样扇(shān)动
炸了营似(shì)的
(3)齐读加强记忆。
2.指名说说哪些字在写法上要注意的地方。如:俯、歇、瞻
3.理解新词的意思。如:
抑扬顿挫——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亲昵——十分亲密。
(三)在预习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一遍,注意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读准确。
2.请你快速默读课文,想想从课文中你都读懂了哪些内容?之后,同桌两人相互简单交流一下。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学生可能会质疑:为什么会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教师可以先设下悬念。)
3.认真默读课文,想想文章围绕着课题主要写了什么事?同时理清文章的结构。
(老人十几年如一日喂养海鸥,与海鸥结下了深厚感情;老人去世后,海鸥送别老人,不忍离去。)
(四)引导学生学习第1至13自然段,通过课文中具体的描写初步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
1.默读老人精心呵护海鸥的部分,想一想老人和海鸥之间有着怎样的感情,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体会到的,做一做简要批注。
2.根据学生汇报进行交流、点拨,重点学习以下内容:
(1)喂海鸥:抓住描写老人动作的“放、退、撮”,描写海鸥的“应声而来、扫”,感受老人喂海鸥的动作娴熟,他们之间那种默契的配合。联系上下文想象重点句描写的画面,感受到作者的比喻是恰当、形象的。
练习朗读。(出示课件)边读边想象翠湖边这道美丽的风景,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这份真挚的感情。鼓励学生把这句话背诵下来。
(2)唤海鸥:
①学生可用自己的话简单介绍这部分内容,说说自己的感受。
②指名朗读4至9自然段。
③三个人为一小组,分角色练习朗读这部分,老师在行间中听听哪组最能表现出老人与海鸥之间的这份亲昵之情。
(3)谈海鸥:
①学生谈感受,教师小结:说起海鸥,内向的老人滔滔不绝。十多年了,每逢冬天,老人都到翠湖边喂海鸥,风雨无阻。老人和海鸥就像是?(亲人一样,板书)
②齐读第13自然段。
(五)结合板书小结课文第一部分内容。
(六)布置作业:
1.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理解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揣
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和动物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2.指导背诵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
【第二课时教学重点】
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第二课时教学难点】
揣摩作者是如何将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的。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齐说课题引入。
(二)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浏览课文,回忆课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真实而感人的故事?出示课件(老人喂海鸥的图片、海鸥送别老人的图片配乐)引导学生说出课文两部分的主要内容。
过渡:这样的情景完全出乎人们的意料,难怪作者说:( )的事情发生了。学生填写。(意想不到)能换个词语吗?(出乎意料、出人意外、始料未及等)
(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指名朗读,整体感受海鸥对待老人具有怎样的情感?
2.进行二次默读,边读边批画: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海鸥对老人的深厚感情的?一会儿将自己体会到的准备和同学们进行交流。
3.师生共同交流:选取最令你感动的一组镜头,和同学们交流自己体会到的。
(1)镜头一:海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
①为什么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平时海鸥会以高兴的语调欢迎老人,见到老人是无比快乐的。而此时老人不见了,只剩下遗像,海鸥惊恐、疑惑更感到悲伤。)
②师生对读“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2)镜头二:海鸥纷纷落地,在老人遗像前站成两排。
①海鸥为什么要这么做?(为老人守灵,与老人做最后的告别,已经把老人当成了自己的亲人。)
②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3)镜头三:收起遗像时,海鸥向遗像扑来。
①它们为什么要扑来?(海鸥不舍得老人离去,希望老人留下来,永远和它们在一起,哪怕只是老人的一张像也好。)
②请你结合文章所描写的相关语句,想象一下当时的场景,如果你当时在场,在这白色旋涡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海鸥与老人的感情太深了。)
③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评读。
(四)回归整体,升华情感:
1.这一组组镜头,让我们深受感动,让我们为之感概。我们不禁要问:海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异常举动呢?你能联系课文中相关的语句谈一谈吗?默读全文思考。
2.学生必然会回读到课文的第一部分,及时鼓励学生能够结合上文进行理解。通过回读第一部分的相关语句,进一步体会到正因为老人对海鸥的细心无私的照料与关爱,他们之间才建立起了如同亲人般的情感,在老人去世后,海鸥才会出现不寻常的做法。
(五)小结全文:
如今,在翠湖边,市民为了纪念这样一位关爱动物的老人,为他修筑了一座铜像。(出示课件)每到海鸥飞临翠湖边的季节,就会有许多市民像当年的老人一样,给它们喂食。老人虽然已经故去,但他关爱动物的善举将永远在人们中间传承下去!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一边课题。
板书设计
人 与 自然 |
和 谐 相 处 |
1-13 老人 爱海鸥 14-17 海鸥 护老人 |
课堂训练及设计
一、给下列生字注音、组词
褪( ) 挫( ) 昵( ) 瞻( )
鸥( ) 歇( ) 撮( ) 谧( )
二、比较组词
退( ) 呢( ) 檐( ) 揭( )
褪( ) 昵( ) 瞻( ) 歇( )
三、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亲昵( ) 得意( ) 企盼( ) 盘旋( )
瞻仰( ) 纷纷( ) 扑( )
四、填空
1、照片上的老人( )地注视着周围( )的海鸥们,注视着与他( )了多少个冬天的“儿女”们······
2、在为老人举行的葬礼上,我们抬着那幅遗像( )向灵堂走去。老人背着那个蓝布包,( )着嘴,好像还在( )着海鸥们。他的心里,一定是( )。
《草虫的村落》教学设计
(主备人:侯光洋)
【学习目标】
1.正确读写“静谧、小巷、音韵、勤勉、庞然大物”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喜欢的语句。
3.与大自然为友,感悟自然中花鸟虫鱼、山川草木的生命与灵性,与大自然进行“心灵对话”。
4.体会作者怎样用心观察大自然,怎样通过丰富的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
【课前准备】
关于重点句的课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去观察过虫子吗?那你看到过“草虫的村落”吗?“草虫的村落”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新课文。齐读课题。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词语、句子多读几次,把课文读通顺。思考:“草虫的村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字词检查。
(3)交流反馈。
梳理内容,明确场景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草虫的村落”在哪儿?你在那里看见了什么?
(2)交流反馈。
①它们的村子散布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这里,很多的黑甲虫村民,熙熙攘攘地往来。
草虫的村落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这个森林是在作者的想象中通过放大构成的。
②空间在我眼前扩大了,细密的草茎组成了茂盛的森林。一只小虫,一只生着坚硬黑甲的小虫,迷失在这座森林里。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
作者是怎样想象的?(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作者的想象力很丰富,他把一个草丛边上有甲虫的小土堆想象成了一个“草虫的村落”。)
③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里看到了什么?
交流时,教师相机出示:
“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终于走出一条路。”
“蜥蜴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到处参观远房亲戚的住宅。”
“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
作者为我们描绘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村落”:有建筑,有形形色色的人们,他们还有各自的工作、交往和生活。
(3)再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发现这个“草虫的村落”的?
①我目光追随着爬行的小虫,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理解“追随”)
②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在无限的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静谧”是什么意思?从这个词语中你读懂了什么?
“静谧”不但写出了周围环境的幽静,还写出了作者的心境非常平静、人很放松。有这样的环境和心情,才使他忘了世界,忘了自己,才会发现这“草虫的村落”,才会发现──(生齐读)
“我发现了草丛中虫子的快乐天地。我多么得意啊!”
总结回顾,布置作业
这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在草虫的村落里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在那里,我们发现了一个草丛中小虫子的快乐天地。为什么说这是个小虫子的快乐天地呢?我们到下节课再去学习。
作业: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发现了一个小虫子的快乐天地。作者认为“草虫的村落”是个“快乐天地”?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请大家自由读,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关的句子。
(2)学生自由读,画句子。
品读课文,深入探究
(1)从“归来的游侠”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①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你看它虽然迷了路,仍傲然地前进着。它不断地左冲右撞,终于走出一条路。
a作者为什么把黑甲虫称作“游侠”,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b你从哪里看出甲虫是勇敢的?
小结:从这位勇敢的小侠客身上,我们体会到了一种成功者的喜悦,他是快乐的。
②云游四方,回到家乡,同伴们是怎么招呼游侠的?你感受到它们的快乐了吗?
(2)从“村民的和谐生活”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抓住“驻足痴望”、“攀谈地很投机”体会小甲虫们不但同类之间相处得很好,和异类的关系也十分的融洽。他们在这个小天地中,生活得真是其乐融融。)
(3)从“音乐演奏会”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我的目光为一群音乐演奏者所吸引,它们差不多有十几个吧,散聚在两棵大树下面──这是两簇野灌丛,紫红的小果实,已经让阳光烘烤得熟透了。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理解甲虫们所在的音乐厅很美,是“天然”的。
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动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此时,我觉得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才能演奏出来的!
①联系实际,说说你听到过哪些大自然的音乐家演奏出来的音乐。
①作者认为甲虫的叫声“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抓住“音韵”、“灵泉”,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③小虫们特有的灵性和才智让作者佩服。读好这句话。
(4)从“村民的劳动”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现在它们归来了,每一个都用前肢推着大过身体两三倍的食物,行色匆匆地赶着路。是什么力量使它们这么勤勉地奔忙呢?
是什么力量使甲虫们这么勤勉地奔忙,你读懂了吗?(生活的快乐,以及对家庭的责任,促使甲虫们勤劳地工作着,在劳动的同时,它们也快乐着。)
小结:通过交流,我们体会到甲虫们在自己的天地中快乐地生活着,劳动着,也快乐地创造着。
升华情感,进行练笔
小甲虫们不但有生命,还有灵性。这是作者用心观察的结果。
(1)自由读最后两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体悟作者对田野、对大自然充满了喜爱之情。)
(2)只要我们能像作者一样用心去观察,我们也会发现很多,说说你去观察过什么?
(3)请同学们发挥想象,把自己观察过的小虫写下来,写的时候要学习作者的写法,融进自己的感受,等会儿我们看谁写得最生动。
(4)交流反馈。
板书设计
草虫的部落:
(森林/游侠/村子/南国少女/庞然大物/演奏者)
当堂练习检测
一、给下面的生字注音并组词
暄( ) 熙( ) 晰( )
宅( ) 穴( ) 鸠( )
二、1、“勤勉”一词中“勉”的部首是 ,再查 画,词意是
2、“蕴藏”一词中“蕴”字,按音序查字法应查 音节是
三、用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造句
1、这里有很多黑甲虫,熙熙攘攘地往来。
2、它们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然后一齐欢跃地走回洞穴里去。
四、把自己喜爱的词句抄写在下面
语文百花园(二)教学设计
(主备人:侯光洋)
教学 内容 |
语文百花园(二) |
课型 |
新授 |
课时 |
3 |
教学 目标 |
1、复习巩固学过的生字及多音字,感受汉字的妙趣。 2、学习掌握陈述句和反问句的互换练习。 3、背诵学过的古诗,增强语言感受能力,体会中国古代诗歌的韵律美。 4、口头介绍一种自己喜爱的动物,增强口语表达能力。 5、阅读《蟑螂的启示》,学习培养连续观察事物的能力。 6、习作练习:连续观察日记《一种动植物的成长》 |
||||
教学 重点 难点 |
教学重点:学习写连续观察日记,并从中发现有趣的启示。 教学难点: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增强交际能力。 |
||||
课前 准备 及课 件设 计 |
1、 课前观察一种动植物的成长过程 2、 想想自己有哪些发现和收获 |
||||
教 学 方 法 |
讲授法 谈话法 读书指导法 自主学习法 合作学习法 读书感悟法 |
教 学 过 程 |
第 一 课 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语文百花园,这里有有趣的汉字,奇妙的动植物,还有小朋友写的佳作。在这里,你可以学习到很多技巧和本领,更好地了解大自然,实现你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 二、畅游语海,体验趣味 (一)汉字真有趣 听写生字,改正错字。说说自己是怎样掌握这些汉字的。 (二)向大家介绍,你是怎样区分本单元的多音字的: 憎 稚 腻 渍 瞻 喧 三、读句子,体会两个句子的意思是否相同,有何细微的区别。 说它贪玩儿吧,的确是啊,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 说它贪玩儿吧,的确是啊,要不不会一天一夜不回家。 四、把下面的句子换个说法(不改变原句的意思)。 我们怎能忘记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前辈? ———————————————————— 同学之间不能因为一点儿小事闹不团结。 ———————————————————— 我们的祖国是伟大的,我们爱我们的祖国。 —————————————————————— 五、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古诗背诵比赛。 |
教 学 过 程 |
第 二 课 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大自然是美妙的,有各种各样的动物和植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了解到了一些,但是,我们可能仅仅是从表面上作了一些了解,还没有发现体现在它们身上的美妙之处。今天,我们集思广益,看谁发现了某种动物的奇妙和趣味。 二、活动建议和要求 (三)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同学都要发言。可以是自家养的动物,可以是农村常见的动物,可以是在动物园里观赏的动物,也可以是从书籍和网上了解到的动物。 (四)向大家介绍你所喜爱的动物的外貌、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说说你是如何对待你喜爱的这种动物的。 (五)每个同学发言不超过五分钟,看谁说的更流利更准确。 (六)一个同学发言完毕后,其他同学可作适当的补充,最后由小组长记录并总结。 三、教师提示: 鹅、 乌龟、 小羊 、 小狗、 猫 …… 四、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评价。 1、介绍的内容是否准确,观点是否健康。 2、说话是否连贯、条理,语气、动作、声音模仿是否逼真。 3、评议时,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并大胆说出自己的不同意见。要鼓励同学,不可打击人家的兴趣和信心。 五、课下时间里,观察一种你喜爱的小动物,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
教 学 过 程 |
第 三 课 时 一、阅读欣赏,提高兴趣。 1、课本49页《螳螂的启示》 2、 《连续观察日记——乌龟 》 11月3日,星期三,天气 晴好 今天我观察的东西是小乌龟。我们班里集体买了一只小乌龟,放在一个小渔缸里养着。我下课以后,悄悄地走到小渔缸旁,我注视着小乌龟的一举一动,因为我已经开始和它有点熟悉,所以小乌龟敢探头探脑地看着我,如果我瞪大着眼睛看它,它就不敢伸出小脑袋看我。渐渐地,小乌龟见我不去伤害它,就慢慢地放开胆量、小心翼翼地靠近我。我就开始给小乌龟喂食物,我把食物放在手心里,它就慢慢地走过来,叼起食物、头一伸一缩地吃起来,样子十分有趣。 11月19日,星期五,天气 晴好 今天我来写写小乌龟的外貌吧。只见小乌龟身着一件十分坚硬的“盔甲”,背壳很圆很圆,呈褐色,上面清清楚楚地显示出十三块形状,肚子上的颜色是奶白色的,平平的,布满花纹,小乌龟地脑袋是三角型的,一双眼睛又黑又圆,小小的鼻子、扁扁的小嘴,四条小腿象四只船浆,一摇一摆,爪子尖尖的,尾巴又细又软,常常一甩一甩。 11月24日,星期三,天气 晴好 小乌龟,真有趣,只要你轻轻一碰,它就马上把头和四肢缩进壳里,一动也不动,就象一块石头。过了一会儿,它就会悄悄地探出头,觉得没有动静了,便伸出四肢慢吞吞地浮在水面上。有时我让它四脚朝天,可它三下两下就翻过来了。你说它可爱不可爱。 二、学习连续观察日记 1、所写的是一种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 2、由于生活中,很多事物都会有连续发生几天甚至更长时间内,不间断的变化情况。 3、动植物、试验、天气都是适合我们写连续观察日记的事物。 4、不必每天都写,应选择事物发展变化的关键时刻来写。 三、习作:一篇连续观察日记(实为若干篇) 1、选择你要观察的对象,进行观察。 2、开始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整理。 3、写好以后,读给同学们听,互评互议,然后修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