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鸥》第一课时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2-07-31 11:05:18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写字,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体会老人对海鸥的喜爱呵护之情。
  3、通过联系上下文,想象句子所描绘的画面,感受到老人与海鸥之间的默契。
 教学重点  体会老人对海鸥的喜爱呵护之情。
 教学难点    想象句子所描绘的画面,感受到老人与海鸥之间的默契。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初读课文
和人一样,动物也有自己的爱憎、自己的情怀。我们通过老舍先生的笔触感受到了猫的可爱;因为冯骥才先生的精心呵护,怕人的珍珠鸟与他能和谐相处;即将葬身大海的人们居然能被海豚挽救了生命……这些发生在人与动物之间的一幕幕,让我们为之动容。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篇发生在人与鸟之间的故事。板书课题,学生齐读。(强调“鸥”字的笔顺笔画。)
这是一个发生在昆明翠湖边的真实的故事。请同学们打开课文,快速地默读这篇课文,遇到生字生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想一想:这篇课文写了老人与海鸥的哪些事情?
二、学习字词,把握全文
1、检查预习生字、新词的读音情况:
塑料 饼干 节奏 乐谱 吉祥 企盼 急速 歇落 相依相随 炸了营似(shì)的
撮嘴呼唤 抑扬顿挫 亲昵说话 啧啧称赞      
翻飞盘旋 扇动翅膀 肃立不动  白色旋涡
  ⑴出示新词,同桌互读,相互订正。
⑵指名读   
⑶齐读加强记忆。
2、理解新词的意思(师说意思,生选择词语)
3、这篇课文写了老人与海鸥的哪些事情?同学们是不是可以从这两组词中得到启发。
   板书:喂  
这两件事情,让你意想不到的是什么?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14——18自然段,找到你最意想不到的句子读读(出示)。
质疑:读着你找的句子,你有什么想问的?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书上有一句话概括地告诉了我们答案。
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
读着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对比体会)再读,读出老人和海鸥之间亲人般的情意。
三、深入研读,体会情感.
1、自读1-12自然段,找重点句段。
同学们很会读,读出了课文中老人对海鸥亲人般的情感,可是体会情感光这样还不行,还得细细品味作者是怎样把这种情感写具体写真实的。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到翠湖边去看一看,听一听。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的1到12自然段,找找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老人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把有关的句段划出来。
2、学生交流,老师点拨。
[预设段落一]: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朋友告诉我,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
(1)再读读这段话,你发现了什么?(褪色、二十余里等)
(2)补充材料:
出示:被昆明人称为“海鸥老人”的吴庆恒生前孤身一人每月308元的退休工资有一半以上都用来给海鸥买吃的。老人平时几乎舍不得花一分钱坐公交车。每天步行二十多余里,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他往往到中午12点多才能赶到翠湖,喂一阵海鸥,老人又得赶在三点前步行回西郊昆明化工厂。四元五角一斤的饼干,老人毫不吝啬买给海鸥吃。他知道那是海鸥最喜欢的美食;他还经常买来鸡蛋为海鸥制作“鸡蛋饼干”;而他自己,唯一的奢侈品是两毛钱一包的金沙江香烟。
(3)请你再次对课文中的老人样子说说看法。
就是这样一位老人,十多年来,宁可穿着褪色的旧衣,背着褪色的布包,甚至用着褪色的塑料袋,也要把钱省下来买饼干,一到冬天,每天步行二十多里,给海鸥送餐去。(勤俭的老人,却无私地对海鸥的付出,这是源于老人对海鸥的爱。)
怪不得朋友告诉我——(生读)
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
 [预设段落二]: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海鸥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1)读读这段话,小组讨论:看看哪些词让你们的心头有一股亲情般的温暖,请圈一圈。(学生交流)
(2)联系上下文找找老人是怎么呼唤的?
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
A、读读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B、是啊,多么朴实的名字,这一个个名字中凝聚着老人对海鸥的关心与呵护。
请你亲昵地呼唤一下海鸥,再请你抑扬顿挫地呼唤一下海鸥。声声呼唤,多像一个父亲在呼唤自己的孩子啊。
(3)海鸥们听见老人在呼唤他们了,你们看,立刻便有一群海鸥——生接读。应谁的声,生——应老人的声。你们再看,海鸥吃得多快啊,读——一下子就扫得干干净净。于是,老人边走边放,海鸥——生接读。
(4)请你再读读这些句子,想一想:老人放饼干是一样的速度吗?老人有时快有时慢,老人为什么要时快时慢?老人什么时候放得快,什么时候放得慢?请你们有节奏地读一读这句话。
 ①海鸥来得多了,吃得快——老人……
②海鸥来得更多了,吃得更快了,更欢快地来读读——老人……
③海鸥吃得心满意足,老人的节奏也渐渐慢下来——老人……
多有意思啊!表面上看是海鸥依着老人的节奏在起起落落,而事实上是老人依着海鸥的节奏在边走边放。就这样飞成了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同学们,在一片有声有色的乐谱中,你听到了什么?假如你就是老人,你会说什么?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只小海鸥,你又会说什么?请选择其中一个角色写几句话。
交流
(5)让我们一边想象画面一边有感情地读读老人喂海鸥的这段话。
    多么美好的画面,多么和谐的场景,它成了昆明市翠湖公园最美丽的景色。同学们,如此亲密的关系,这样亲人般相处的场景,在翠湖边只上演了一次吗?
是啊,这样美妙的画面上演在十多个冬季,一千多个日子啊。读句子——
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
十多年来,无论刮着大风还是下着大雨,一到冬天——(生接)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十多年来,无论老人是健康的还是生病着,一到冬天——(生接)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是啊,十多年来,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喂海鸥,深情地呼唤海鸥,给海鸥取名字,跟海鸥说话,与海鸥结下了亲人般的情意。
老人虽然离去了,但是,我们的眼前时常浮现他喂海鸥的身影,我们的耳畔回响着他呼唤海鸥的声音,我们还依稀记得他向别人谈起海鸥时的话语。请同学们也学着老人的样子来谈谈海鸥。
谈起海鸥,老人的眼睛立刻生动起来。
“海鸥最重情义,心细着呢。前年有一只海鸥,飞离昆明前一天,连连在我帽子上歇落了五次,我以为它是跟我闹着玩,后来才晓得它是跟我告别。它去年没有来,今年也没有来……海鸥是吉祥鸟、幸福鸟!古人说‘白鸥飞处带诗来’,十多年前,海鸥一来,我就知道咱们的福气来了。你看它们那小模样!啧啧……”海鸥听见老人唤,马上飞了过来,把他团团围住,引得路人都驻足观看。
太阳偏西,老人的塑料袋空了。“时候不早了,再过一会儿它们就要回去啦。听说它们歇在滇池里,可惜我去不了。”老人望着高空盘旋的鸥群,眼睛里带着企盼。
(1)、请我们班的朗读高手来读读。
(2)、从她的朗读中,你听出了老人对海鸥的——生接(称赞,不舍,喜爱,赞叹……)
(3)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老人的眼睛写满了对海鸥的爱哪。同学们,你们看,当海鸥快要回滇池歇息去了,老人望着高空盘旋的海鸥,眼睛里带着企盼。他在企盼什么呢?一起带着企盼读读老人下面说的话。
四、小结回顾,理清顺序
孩子们,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老人生前喂海鸥的场景,(出示填空题):我们首先看到了一个(衣着朴素)的老人,接着看到老人在(喂海鸥),并且听到他深情地(呼唤海鸥),知道他给海鸥(取了名),最后我们看到老人在跟别人(谈论着海鸥)。
十多年的每一个冬天,几千个日子,几万里的路程,老人与海鸥就是这样相依相伴,在老人的心中,海鸥就像他的——(生接)儿女,老人就是他们的——(生接)父亲。老人与海鸥就是——亲人。(板书:亲人)
所以,老人去世后,当他的遗像被放在翠湖边时,发生了让我们意想不到的事情
下节课,我们再去细细感受海鸥对老人的那份震撼人心的情意。
五、板书设计             
         21    老  人 与 海 鸥
                    
       
老人      (亲人)       海鸥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