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查找“2008年高考散文阅读例说”更多相关内容
中查找“2008年高考散文阅读例说”更多相关内容
- ·上一篇文章:《金岳霖先生》教学设计
- ·下一篇文章:常见标点差错举隅
2008年高考散文阅读例说
散文常见的写法有象征、对比、烘托、渲染、欲扬先抑、托物言志、虚实结合及各种表达方式与各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等,同学们应注意积累常见手法的术语、特点及其作用,此不赘述。
(六)定位解答
考生散文阅读得分难的原因与考生的阅读习惯、阅读方法及考试心理有很大关系。有的急躁,有的紧张,有的又太过琐细,抓不住重点;有的读了后边忘前边,效率太低;有的甚至对文章一头雾水,简直不懂文意和写法。因此,要快速高效的进行散文阅读和答题,就需注意考场阅读的特殊性(目的性、时间性),调整好考试心态,掌握一定的考场阅读技巧,迅速把握文章的思路和中心,找到试题的答案。
1.仔细审题,明确要答的问题,把握答题方向。
2.找到相关语句,锁定答案区间。
3.结合上下文及全文主旨深入分析,明确问题答案。
《如果你为四郎哭泣》试题答案如下:
第1题:(如果你为四郎哭泣,)你就感受到了文化的力量。(或“你就找到了灵魂的归属”或“你就找到了精神的家园”或“你就会懂得文化为什么是公民社会里最重要的黏合剂”。)
第2题:懂得了凡是抒写永恒的人性、深入人类灵魂的文化艺术作品的生命力是永久的。(或“懂得了作为公民社会里最重要的黏合剂的文化的力量是无穷的”;或“懂得了能引起归属感的、凝聚社会文化认同的文化艺术作品的生命力是永恒的。)
第3题:不能颠倒。原因:这两段是从个人到同类再到社区,逐层深入或由小到大的关系。
第4(1)题:一句唱腔,灼痛了几十年的老伤疤。作者能够理解父亲—一那个少小离家老大失乡的老兵的痛苦,但此情此景,任何语言都是苍白无力的,于是只好紧握着他的手,用这样一种无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抚慰。
第4(2)题:文化作为一种精神现象看起来是柔弱无力的(或“文化在强权政治、战争或命运面前往往柔弱无力”);但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能使人具有归属感(或文化认同)。
第5题:《如果你为四郎哭泣》采用因事见理的写法,借看戏之事谈论文化为什么重要的问题,化玄远为浅近,形象具体,易于读者理解,使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更强。
三、实战训练
(一)幸福的珍藏(若荷)
日历翻到最后一张,心中不禁感慨,又是岁末了。
早晨换上新的日历,将旧日历倦倦地扔在桌上,母亲拿过抹布,把桌面抹得锃亮,于是,旧日历也被她随手拿走了。那里面有她记下的亲朋好友的电话号码,也有偶尔因怕忘记某些事情而让我们给她记下的留言。我知道,母亲一定是把它收藏起来了。
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母亲习惯性地收藏一些旧物,她的那个小小的红漆木箱里,不仅保存着我们儿时看过的小人书、小发卡、红头花之类的琐碎物品,还有一些发黄的信件,或者那就是父母年轻时候的通信,有我们几个孩子在外求学工作时写给父母的只言片语。还有那曾经为我们做鞋用的大小不等的纸样儿,母亲也把它们码齐了折在一起,夹在一本旧杂志里。因为这些旧物,记录了我们成长的一些重要过程,记录了我们生活中的经历,或者,记录了父亲母亲的爱情或者婚姻,甚至是记录了生命。
曾经埋怨母亲,都是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攒它们做什么?母亲说:也不做什么,就是舍不得丢,看到它们,就想起过去的日子,想起你们的小时候。听了母亲的话,忽觉心里酸酸的,再看母亲的皱纹和白发,默默地将那些旧物重新撂起,郑重地放回原处。
母亲年纪大了,最近的几年里,身体多病,动辄感冒发烧,本来就有气管炎的毛病,就更一次次地引发。母亲拥有一处复式的楼房,那是我们为了孝敬她盖起的。但她不喜欢住,分三家把它们租了出去,自己坚持住在老房子里,那是她和父亲半生住过的。墙上的画、小院里的花,都是父亲留下的生活痕迹,母亲说,父亲的气息仿佛还在,所以她不离开。可不知是年久失修,还是什么原因,那所房子自从父亲去世后就开始漏雨,为此我们请人重新修整过,但最终没能修好。至今天,外面下大雨,屋里墙角处照旧雨水淋漓。淫雨连绵的季节,也还罢了,最怕急风骤雨的时候。偏偏母亲又不打电话告诉我们,只一个人用盆钵逐个角落接着,因为那时正是更深的夜晚,母亲怕惊动了我们的睡眠,便任由屋子里的浊水汩汩泛滥。
因为这个,不止是母亲,我的心里也时常觉得悲伤,“屋漏偏逢连阴雨”,怕的就是那种人在孤独却无人相助的境遇。想许多年前,父亲健在的时候,我们是何等的快乐!从小到大,何曾操心过家中的事情。那时的房屋好像也从来没漏过雨。在我们的眼里,父亲就是一座山,一棵高大的树,他撑起的,何止是一个家,而是我们心中的一片天。
九四年的十月,父亲因病去世,从那时起,我们家便成了典型的所谓“空巢”式家庭,母亲一个人守着偌大的庭院过日子,心情十分孤寂。我姐妹五个,除我之外都远在两百多里的城市工作。起初,姐妹几个商量好了,在忙过手头的工作之后,每隔几天就轮流赶回家陪母亲住两天。但是后来,母亲不忍看到女儿们奔波的辛苦,硬是不再让人陪她了。
母亲是个有思想的人,对生活也有着一定的见解,从不愿给儿女过多的麻烦。我父亲的去世,致使母亲大病了一场,在经过一个时期的调整之后,母亲开始走出家门,继续到老年大学学习,看到母亲孤独的身影,我一次次潸然泪下。由于母亲有读师范时打下的绘画基础,再加上她对待学习十分认真,无论刮风下雨从不间断,因此,母亲的绘画水平提高很快。至如今,母亲已参加了二十几次老干部书画展了,得到人们不错的评价。
以前,我去母亲那里是即兴的,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因为母亲的上学,我却不能来去自由了。每次去,必须先打过去一个电话和她“预约”。父亲去世后,我便成了母亲木纳的女儿,了无生趣的语言,生活里也很少有向母亲撒娇过,更不用说在电话里了,除了千篇一律的问安,永远都是波澜不兴的平和。而母亲总是接过电话,关心我的工作或生活。和父亲一样,母亲最希望听到的,是我在哪方面有了些成绩,日子过的开心不开心,快乐不快乐。
对儿女来说,时间就像一张旧了的白纸,翻过去就不会留下任何的痕迹,而对于父母来讲,那分分秒秒逝去的,是他们饱蘸着青春走过来的岁月。曾经的时光,在儿女们的眼中是朦胧的纱,在父母的记忆里却是一幅清晰的画,一件一件,无一不是幸福的珍藏。(选自《散文选刊》2007年第9期,有删改)
1.本文从日历写起,有什么作用?
答:(1)由日历写到岁末,表现岁月流逝,引出下文写年老的母亲对过去生活的珍视。(2)写母亲收藏日历,那里面有她记下的亲朋好友的电话号码,也有偶尔因怕忘记某些事情而让我们给她记下的留言。能表现母亲对亲情的珍视。
(六)定位解答
考生散文阅读得分难的原因与考生的阅读习惯、阅读方法及考试心理有很大关系。有的急躁,有的紧张,有的又太过琐细,抓不住重点;有的读了后边忘前边,效率太低;有的甚至对文章一头雾水,简直不懂文意和写法。因此,要快速高效的进行散文阅读和答题,就需注意考场阅读的特殊性(目的性、时间性),调整好考试心态,掌握一定的考场阅读技巧,迅速把握文章的思路和中心,找到试题的答案。
1.仔细审题,明确要答的问题,把握答题方向。
2.找到相关语句,锁定答案区间。
3.结合上下文及全文主旨深入分析,明确问题答案。
《如果你为四郎哭泣》试题答案如下:
第1题:(如果你为四郎哭泣,)你就感受到了文化的力量。(或“你就找到了灵魂的归属”或“你就找到了精神的家园”或“你就会懂得文化为什么是公民社会里最重要的黏合剂”。)
第2题:懂得了凡是抒写永恒的人性、深入人类灵魂的文化艺术作品的生命力是永久的。(或“懂得了作为公民社会里最重要的黏合剂的文化的力量是无穷的”;或“懂得了能引起归属感的、凝聚社会文化认同的文化艺术作品的生命力是永恒的。)
第3题:不能颠倒。原因:这两段是从个人到同类再到社区,逐层深入或由小到大的关系。
第4(1)题:一句唱腔,灼痛了几十年的老伤疤。作者能够理解父亲—一那个少小离家老大失乡的老兵的痛苦,但此情此景,任何语言都是苍白无力的,于是只好紧握着他的手,用这样一种无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抚慰。
第4(2)题:文化作为一种精神现象看起来是柔弱无力的(或“文化在强权政治、战争或命运面前往往柔弱无力”);但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能使人具有归属感(或文化认同)。
第5题:《如果你为四郎哭泣》采用因事见理的写法,借看戏之事谈论文化为什么重要的问题,化玄远为浅近,形象具体,易于读者理解,使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更强。
三、实战训练
(一)幸福的珍藏(若荷)
日历翻到最后一张,心中不禁感慨,又是岁末了。
早晨换上新的日历,将旧日历倦倦地扔在桌上,母亲拿过抹布,把桌面抹得锃亮,于是,旧日历也被她随手拿走了。那里面有她记下的亲朋好友的电话号码,也有偶尔因怕忘记某些事情而让我们给她记下的留言。我知道,母亲一定是把它收藏起来了。
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母亲习惯性地收藏一些旧物,她的那个小小的红漆木箱里,不仅保存着我们儿时看过的小人书、小发卡、红头花之类的琐碎物品,还有一些发黄的信件,或者那就是父母年轻时候的通信,有我们几个孩子在外求学工作时写给父母的只言片语。还有那曾经为我们做鞋用的大小不等的纸样儿,母亲也把它们码齐了折在一起,夹在一本旧杂志里。因为这些旧物,记录了我们成长的一些重要过程,记录了我们生活中的经历,或者,记录了父亲母亲的爱情或者婚姻,甚至是记录了生命。
曾经埋怨母亲,都是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攒它们做什么?母亲说:也不做什么,就是舍不得丢,看到它们,就想起过去的日子,想起你们的小时候。听了母亲的话,忽觉心里酸酸的,再看母亲的皱纹和白发,默默地将那些旧物重新撂起,郑重地放回原处。
母亲年纪大了,最近的几年里,身体多病,动辄感冒发烧,本来就有气管炎的毛病,就更一次次地引发。母亲拥有一处复式的楼房,那是我们为了孝敬她盖起的。但她不喜欢住,分三家把它们租了出去,自己坚持住在老房子里,那是她和父亲半生住过的。墙上的画、小院里的花,都是父亲留下的生活痕迹,母亲说,父亲的气息仿佛还在,所以她不离开。可不知是年久失修,还是什么原因,那所房子自从父亲去世后就开始漏雨,为此我们请人重新修整过,但最终没能修好。至今天,外面下大雨,屋里墙角处照旧雨水淋漓。淫雨连绵的季节,也还罢了,最怕急风骤雨的时候。偏偏母亲又不打电话告诉我们,只一个人用盆钵逐个角落接着,因为那时正是更深的夜晚,母亲怕惊动了我们的睡眠,便任由屋子里的浊水汩汩泛滥。
因为这个,不止是母亲,我的心里也时常觉得悲伤,“屋漏偏逢连阴雨”,怕的就是那种人在孤独却无人相助的境遇。想许多年前,父亲健在的时候,我们是何等的快乐!从小到大,何曾操心过家中的事情。那时的房屋好像也从来没漏过雨。在我们的眼里,父亲就是一座山,一棵高大的树,他撑起的,何止是一个家,而是我们心中的一片天。
九四年的十月,父亲因病去世,从那时起,我们家便成了典型的所谓“空巢”式家庭,母亲一个人守着偌大的庭院过日子,心情十分孤寂。我姐妹五个,除我之外都远在两百多里的城市工作。起初,姐妹几个商量好了,在忙过手头的工作之后,每隔几天就轮流赶回家陪母亲住两天。但是后来,母亲不忍看到女儿们奔波的辛苦,硬是不再让人陪她了。
母亲是个有思想的人,对生活也有着一定的见解,从不愿给儿女过多的麻烦。我父亲的去世,致使母亲大病了一场,在经过一个时期的调整之后,母亲开始走出家门,继续到老年大学学习,看到母亲孤独的身影,我一次次潸然泪下。由于母亲有读师范时打下的绘画基础,再加上她对待学习十分认真,无论刮风下雨从不间断,因此,母亲的绘画水平提高很快。至如今,母亲已参加了二十几次老干部书画展了,得到人们不错的评价。
以前,我去母亲那里是即兴的,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因为母亲的上学,我却不能来去自由了。每次去,必须先打过去一个电话和她“预约”。父亲去世后,我便成了母亲木纳的女儿,了无生趣的语言,生活里也很少有向母亲撒娇过,更不用说在电话里了,除了千篇一律的问安,永远都是波澜不兴的平和。而母亲总是接过电话,关心我的工作或生活。和父亲一样,母亲最希望听到的,是我在哪方面有了些成绩,日子过的开心不开心,快乐不快乐。
对儿女来说,时间就像一张旧了的白纸,翻过去就不会留下任何的痕迹,而对于父母来讲,那分分秒秒逝去的,是他们饱蘸着青春走过来的岁月。曾经的时光,在儿女们的眼中是朦胧的纱,在父母的记忆里却是一幅清晰的画,一件一件,无一不是幸福的珍藏。(选自《散文选刊》2007年第9期,有删改)
1.本文从日历写起,有什么作用?
答:(1)由日历写到岁末,表现岁月流逝,引出下文写年老的母亲对过去生活的珍视。(2)写母亲收藏日历,那里面有她记下的亲朋好友的电话号码,也有偶尔因怕忘记某些事情而让我们给她记下的留言。能表现母亲对亲情的珍视。
Tags:
作者:教育文稿网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