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高考散文阅读例说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教育文稿网  来源:教育文稿网  发布时间:2008-12-01 19:26:17
  2.文中母亲是怎样一个人?
  答:(1)勤劳,善良,重视亲情、爱情,关心子女;(2)有思想,对生活有一定的见解,不愿给儿女舔麻烦。(3)热爱生活,珍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3.本文题目为“幸福的珍藏”,有什么含义?
  答:(1)指母亲珍藏的东西能引起母亲对过去生活的幸福回忆;(2)母亲对一切平凡的蒙胧的事物都感到是幸福的,表现母亲对生活的热爱。
  4.细节是散文艺术的生命。请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并分析其作用。
  答:细节有:(1)随手拿走旧日历珍藏起来;(2)小小的红漆木箱里,保存着我们儿时看过的小人书、小发卡、红头花之类的琐碎物品,还有一些发黄的信件,为我们做鞋用的纸样儿,母;(3)深夜晚急风骤雨时,母亲一个人用盆钵逐个角落接着,任由屋子里的浊水汩汩泛滥。
  作用:能更加具体生动的表现母亲热爱生活,重视亲情、爱情,不愿给儿女舔麻烦的品质,突出文章主题。(二)昙花的抵抗(叶梦)
  昙花静静地立在屋顶花园的凌霄花架下,多桨的肥厚叶片长长地垂落,叶的边缘吐出一支支花茎,擎着一支支花蕾,一共有6个花蕾,一个已经于昨夜开放,垂着头。4个已经含苞待放,还有一个尚未成年,举着令箭荷花一样的花蕾,毫不省事的样子。
  开过的已经是“昨日黄花”。未开的的是属于花季的青涩少年。今夜要登场的是4个花蕾是仙女。要为我们演绎生命的绚烂燃烧。
  吃过晚饭之后,我就坐在了昙花的身边,等待花朵的一生。
  紫红色缨络流苏般的似瓣非瓣之物包裹着花苞,在形式上是那样自在,很像流行的个性化时装。那是花的衣裳。
  昙花的线条错落流动,不似玫瑰之类的中规中矩,对于昙花来说,玫瑰好像身着旗袍的中国淑女,假模假式的样子实在很俗啊!
  昙花是自由的,她是以一种开放的动态的美展示自己。
  屋顶花园在喧嚣的长沙城的二环线的附近,朝东南望去,远处的射灯,在空中旋转着像切割夜空的光刀。不远处的高桥市场无端地发出零散的爆竹声。周围声、光、色的干扰……对于昙花实际上是一种伤害。
  我心疼昙花。她要躲在夜里静静地开放是多么不容易。现代都市无法逃避黑夜。昙花的开放的过程是一个抵抗的过程。
  人不会理解昙花。
  花的最佳时期未到,赏花的人来探过消息之后都走了。在这段时间里,只有我与昙花为伴。
  在昙花准备开放的时刻,我被周围环境扰乱的心境开始复位。
  夜开始一点一点地沉淀,声、光、色开始过滤。
  月亮在灰色的云层中间行走,忽然就起了风……
  风运走了停滞在空气中间的浊气。
  昙花像一片舒乐安定药丸,舒缓了我的烦乱的心,过滤了我的杂念,让我入定。
  在花架外缘的两朵昙花曝露在城市的夜光里,在杂光的骚扰下昙花在迟疑中惶惑地张望——
  她们惶恐的怯怯的样子,很不情愿地张开硬币大的一个口子,蓑衣状的外衣垂立着。
  昙花对光是拒绝的,在朗朗乾坤之下,她只是沉默着。
  而躲在叶子暗处被黑夜包裹的并蒂昙花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她们的状态是那样饱满,蓑衣状的外衣都张开了,花蕾也开得大得多。有一个乒乓球大了。双胞胎昙花似乎率先启动了产期,生命的激情在红色的花茎里汩汩流动,是黄体酮还是催产素?包裹他的缨络开始起舞,鼓动一种生命的潮汐,花体就像喝了酒,就饱满起来,舞动起来,她们像仙女,舞动的裙裾渐渐张开。激动人心的时刻就要到来……
  香气在空气中间流动,沁入心底的异香是昙花的信号,它屏蔽一切干扰,抵抗一切阻止她如期开放的理由,创建出一个异香环绕的场。营造一种合适花朵开放的场景与气氛。
  昙花开放的欲望在一种持久的期待下发力。
  对于昙花的开放过程很像人类的生产。
  花蕾开放到四分之三的时候,敞开的花瓣已经娩出了所有的秘密。
  洁白的薄薄的重叠的花瓣保护着花心,从敞开的花瓣看里面就像一座神秘的宫殿。细如白丝的线条组织出一个特殊的花朵般的花蕊颤巍巍地向外面张望,再里面就是一个长方形的盘子托着满满一盏金色花蕊,这是昙花的胎盘吗?里面的结构是雌雄同体的结构吗?
  花居然有丰富奇怪的组织结构!造物的神奇让我们惊叹!
  香气就这样源源不断地充斥在空气中间,把人灵魂带入异境。
  昙花要抵抗的是刺目的光,尘世的喧嚣。她引导人们进入一种禅意的境界。
  看花的人多起来了,昙花正开得轰轰烈烈起来。这个时候,我选择了在昙花盛开的时节离开,我不想看到最后告别的一幕。
  因为昙花,我们被这个喧嚣的世界所扰乱的心就像获得了新生。这是在看昙花之前没有想到的收获。(选自《2006年精短美文100篇》,有删改)
  1.昙花有什么特点?
  答:自由开放,顽强执着,无私奉献。
  2.题目“昙花的抵抗”有什么含义?
  答:周围声、光、色的干扰对于昙花实际上是一种伤害。昙花的开放的过程是一个抵抗的过程,它要屏蔽一切干扰,抵抗一切阻止她如期开放的理由,创建出一个异香环绕的场,营造一种合适花朵开放的场景与气氛。
  1.“自然界都是相似的。”作者由昙花的抵抗联想到了什么?读了这篇文章,你又能联想到什么?
  答:作者由昙花的抗联想到人类的生产。读了这篇文章,我想到一切的生命、一切的美都是在顽强的抵抗和斗争中诞生。
  本文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任选一句赏析。
  答:略。
  (三)喜欢苏东坡(节选)方方
  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史中,名垂青史的文人多如牛毛,被后人格外喜欢的诗人亦不计其数。但往往诗文作得好的,可人不可爱;人品相当不错的,诗文却不过尔尔。而像苏东坡这诗文书画和人品道德都趋于完美都富于魅力者实在也是凤毛鳞角。所以,我总觉得自从有了苏东坡后,除去李白之外的其他中国文人都在他的光照对比下显得黯然失色。
  喜欢苏东坡当然最先是由他的诗文开始。对于苏子诗文,用什么样的溢美之词都不觉得有过。在中国,如若游历名山名水,如若中秋月下饮酒,人们往往会情不自禁地提到苏东坡仿佛离了苏东坡,山、水、月、酒都会大为逊色。历史上最具文化意义的山是庐山,将庐山写得最有韵味的诗是苏东坡(“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最具文化意义的水是西湖,将西湖写得最为传神的诗也是苏东坡(“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而中秋,自有了苏东坡大醉而作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后,其他便都“余词尽废”。无论苏东坡是在思亲,或在怀旧,无论他自品孤傲,或自作潇洒,无论他心情畅快,或清苦闷,总而言之,但凡他有所作,其作品都几乎可列人同类作品“之最”。当年神宗陛下每逢“举箸不食”时,人们就知道他必是在读苏东坡的文章;学者章元弼家有美妻,可因大爱苏子诗文,每日读之不肯放手,其妻难以忍受,章便为苏而休了妻。一个人的才华到了这种地步实在是让人除却佩服和仰慕,再无话可说。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s:

作者: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