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考语文湖南卷试题解析
但是,DNA重组的研究并未停止,并在其他实验室不断取得新突破。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推进,基因重组技术引起的伦理问题日益引起政府和公众的关注。1974年7月,在美国科学院的支持下,伯格等著明分子生物学家联名发表了一封建议信,呼吁在全世界范围内无条件禁止一切有可能导致无法预知后果的基因重组研究。因为“伯格信件”的倡议,1975年2月,16个国家的140位著名科学家在美国加州举行会议,与会者一致认为:“尽管基本重组技术会促进分子生物学的革命性进展,可是运用这项技术所产生的生物新类型,可能对人类健康造成直接和意想不到的危害,因此必须对此严加控制。”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专门对此做了一个题为《DNA争论:科学反对它自己》的专题节目,向公众普及科学伦理。
在伯格信件中,积极从事该领域研究的杰出科学家主动提出对自己的研究工作进行限制,这在科学史上还是第一次,它显示了那一代科学家巨大的道德勇气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堪称科学史上的重大事件。
(选自《环球科学》2009年第2期,有删改)
6.下列关于“伯格信件”的阐述,与原文意思不符合的一项是
A 伯格信件是伯格等分子生物学家在美国科学院的支持下于1974年7月联名发表的一封建议信。
B 伯格信件提议在全世界范围内无条件禁止一切基因重组研究以避免可能导致的无法预知的后果。
C 在伯格信件中,伯格等杰出科学家主动提出对他们从事并取得成果的领域的研究工作进行限制。
D “伯格信件”这一科学史上的重大事件显示了那一代科学家巨大的道德勇气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答案】B
【解析】原文是说“呼吁在全世界范围内无条件禁止一切有可能导致无法预知后果的基因重组研究”,而不是“禁止一切基因重组研究”,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7.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章中称科学为一种新的“偶像”,这是对在欢呼中登上神坛的科学的批判。
B.DNA重组技术虽然具有革命意义,但也有可能给人类健康带来严重的后果。
C.杰出的科学家主动停止了自己的科学研究,日益引起政府和公众的广泛关注。
D.加州会议与会者一致认为,必须严格控制分子生物学革命产生的生物新类型。
【答案】B
【解析】A项中“这是对在欢呼中登上神坛的科学的批判”, C项中 “日益引起政府和公众的广泛关注”,D项中“必须严格控制分子生物学革命产生的生物新类型”,均在文中找不到依据,犯了“无中生有”的错误。
8.本文原标题为“科学反对它自己”,依据文章,对该标题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科学反对它自己并不意味着反对它的全部,而是反对它有悖于科学伦理的部分。
B.只是限制那些有可能危害人类的科学研究,有赖于科学家的道德勇气与社会责任感。
C.防止科学技术在运用中对人类造成危害,有赖于科学家的道德勇气与社会责任感。
D.新科学反对旧科学,科学就是在不断否定过去的研究成果的过程中得到进步的。
【答案】D
【解析】D项说法本身就是错误的,科学并不是“在不断否定过去的研究成果的过程中得到进步的”。 三.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翻译题9分,简答题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送秦少章赴临安簿序 (张耒)
《诗》不云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夫物不受变,则材不成,人不涉难,则智不明.季秋之月,天地始肃,寒气欲至。方是时,天地之间,凡植物出于春夏雨露之余,华泽充溢,支节美茂.及繁霜夜零,旦起而视之,如战败之军,卷旗弃鼓,裹创而驰,吏士无人色,岂特如是而已。于是天地闭塞而成冬,则摧败拉毁之者过半,其为变亦酷矣。然自是弱者坚,虚者实,津者燥,皆敛藏其英于腹心,而各效其成。深山之木,上挠青云,下庇千人者,莫不病焉,况所谓蒹葭者乎?然匠石操斧以游于林,一举而尽之,以充栋梁、桷杙、轮舆、輹辐,巨细强弱,无一不胜其任者,此之谓损之而益,败之而成,虐之而乐者是也。
吾党有秦少章者,自予为太学官时,以其文章示予,愀然告我曰:“惟家贫,奉命于大人而勉为科举之文也。”异时率其意为诗章古文,往往清丽奇伟,工于举业百倍。元祐六年及第,调临安主簿。举子中第可少乐矣,而秦子每见予辄不乐。予问其故,秦子曰:“予世之介士也,性所不乐不能为,言所不合不能交,饮食起居、动静百为,不能勉以随人。今一为吏,皆失己而惟物之应,少自偃蹇,祸悔随至。异时一身资养于父母,今则妇子仰食于我,欲不为吏,又不可得。自今以往,如沐漆而求解矣。”予解之曰:“子之前日,春夏之草木也。今日之病子者,蒹葭之霜也。凡人性惟安之求,夫安者天下之大患也。迁之为贵,重耳不十九年于外,则归不能霸,子胥不奔,则不能入郢。二子者,方其羁穷忧患之时,阴益其所短而进其所不能者,非如学于口耳者之浅浅也。自今吾子思前之所为,其可悔者众矣,其所知益加多矣。反身而安之,则行于天下无可惮者矣,能推食与人者,常饥者也;赐之车马而辞者,不畏步者也。苟畏饥而恶步,则将有苟得之心,为害不既多乎!故陨霜不杀者,物之灾也;逸乐终身者,非人之福也。”
选自《张耒集》,中华书局1990年版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季秋之月,天地始肃 季:季节,季候
B 及繁霜夜零,旦起而视之 零:降落,落下
C 予世之介士也 介:独特,不合群
D子胥不奔,则不能入郢 奔:逃亡,出走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级。/ A项中的“季”应是“(秋天)最后一月”,犯了“以今义释古义”的典型错误。对文言实词的理解,是读懂文言文最基础的工作。此题中考查的四个实词并不在《考纲》要求掌握的120个之中,因此考生在备考时不要仅仅局限于120个规定掌握的实词,而是要拓宽“视野”,多多益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