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英语3B Unit 8教后反思
在小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为了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经常会利用游戏、表演等形式,一堂课上下来十分热闹。但时间长了,我们就会发现:很多学生最初的学习热情急剧下降,兴趣逐渐地消退,学生会因为有些游戏的重复,而显得无精打采。而且在课上学生们走来走去,又是跑又是跳,这样的教学次序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环节,使教学流于形式。常常在一堂课后,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一知半解,只记住了游戏的玩法。这样下去,学生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学习和掌握书上的哪些内容,成绩也往往不理想。所以,我认为小学英语教学要有趣味性,但是要适度,游戏等帮助学生学好英语的有效教学形式,要真正发挥其辅助教学的功能,达到寓教于乐。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的教学设计的中心目的就是让学生一步步将已知的知识和新授的语言信息有机结合,提高语言的交际能力和整合能力。
1、创设语言情境,教学环节相扣。本课伊始,我创设了“去超市”这个与本课主题相应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充分感知新的语言材料,通过对超市内食物的提问,自然不突兀的引出本课。并紧扣“I’m hungry”这一主题,层层深入开展教学,使整堂课一气呵成。
2、游戏设计不求面面俱到,但求适时适度。游戏过多,往往会忽略主要教学内容的讲授和训练,喧宾夺主,把英语课上成游戏课。本课新授知识分为单词部分和句型部分。在单词教学中,首先我运用了游戏“请你帮我配配音”来使学生巩固单词的发音,而后我又运用了游戏“比比谁的眼睛亮”来使学生巩固单词的词义和拼写。在句型教学中,我运用了简单的传话游戏来巩固句型的教学,通过比赛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虽貌似简单,但扎实可取。
由于本人工作经验不足,教学水平有限,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诸多有待完善之处:
1、教材深度挖掘不够。本课主题是“I’m hungry”,因此本课中“What would you like?”有“你想要吃什么?”的意思。但实际生活中,“What would you like?”的意思很广泛,应理解为“你想要什么?”。对于这个知识点,在课堂上我只是简单的告诉学生,并没有强调。在组织操练时,可以让学生延伸到食物以外的物品上,有助于学生灵活运用该句型。
2、练习交流时间偏少。小学英语学习实际上就是英语综合语言能力培养的过程。在本课中,我注意到让学生多说多练,但是让学生运用完整的句型进行班级交流的机会还不是很多。
以上是我在执教完本课后的些许体会。我深知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我们不断努力,不断尝试,我愿继续虚心地向老师们学习,积极地去探索、大胆地去尝试、勇敢地去实践!使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