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小学第七册教案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09-07-29 15:02:04


 

  5、伴奏的加入要求:  (1)选择节奏,哪一节奏谱,更适合于这首歌曲的伴奏;  (2)选择打击乐器;  (3)在哪里加入铃鼓使歌曲推向高潮。  6.小结:水乡一景。


第二课时


一、 表演《柳树姑娘》  1.歌名直接切入为导入:柳树的枝条,像什么?这首歌曲的拟人化的手法把柳树比作姑娘,枝条就是她长长的辫子,风儿一吹,甩进池塘,洗洗干净,多么漂亮。这样的风景你能想像吗?这样环境美不美?  2.聆听录音范唱。  设问:这首歌曲是齐唱还是合唱?  3.讲解附点四分音符:  (1)这样的节奏 我们唱过,你能举出唱过的歌名吗?  (2)“ ·”这个音符是四分音符的后面加上一点,在乐理上我们称为附点四分音符,它与四分音符的区别就多了一附点,为了强调这附点,所以在名称上把附点放在前面称附点四分音符。我们学一下模仿蝉的叫声“知.了 ”所以蝉又名“知了”。“知了”的鸣叫就是带附点的。  4.再听录音范唱,大家看着歌谱轻轻跟唱曲调。  5.先学唱第一声部的前8小节曲调。  (1)设问:这8小节的曲调的节奏有一个规律你发现了吗?  (2)我们一齐拍打一下它的节奏。  (3)慢速度地把音符唱着试试。  6.请自学后8小节。  7.完整把第一声部曲调唱好。  8.学唱第二声部。  (1)听录音范唱,注意第二声部进入的位置。  (2)第二声部“啦啦啦”表达什么情绪?  (3)学习顿音记号“ ”。  (4)唱第二声部,看教师的指挥进入,要唱出欢乐的情绪。  9.二声部合唱。  10.小结:又一道水乡的风景线。
二、  聆听《洪湖水,浪打浪》  1.介绍歌剧《洪湖赤卫队》的时代背景——20世纪20年代末,我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国共产党建立革命根据地与敌人斗争的情况。  2.介绍《洪湖赤卫队》剧情(讲故事)


 

  3.欣赏女声二重唱《洪湖水,浪打浪》。这是歌剧第一场唱段,反映根据地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洪湖鱼米乡的一片好光景。学生边听音乐,边看歌词边做摇船动作,感受音乐的内容与风格。  4.小结:这是20世纪30年代湖北洪湖水乡的一景。三、、听辨练习:附点四分音符  1.从听觉上巩固附点四分音符的长短,并与四分音符的区别对比。  2.从视觉上通过涂色找到四分音符与附点四分音符的区别。


第三课时:


 

    一、聆听《渔光曲》  1.介绍《渔光曲》的背景资料。  (1)这是1934上映的故事影片《渔光曲》的主题歌。  (2)20世纪30年代中国农民(渔民)的生活受三座大山压迫的简单历史介绍。  2.欣赏《渔光曲》第一段,边看图形谱,边听音乐。  (1)介绍《渔光曲》的内容特征:反映渔民的辛酸血泪,速度徐缓,描绘了渔船在茫茫大海中随波起伏的情景。  (2)提出欣赏要求:这作品的创作年代是20世纪30年代,离开今天已有70多年,所以文化背景差异很大,要求学生认真细致耐心地听,这也是对旧社会人民生活的了解。听完后要编一个故事向大家讲述。 3.复听金曲,把歌词用投影片放出来,让学生边看歌词,边听音乐,身体也随音乐摇晃想像自己就在船上的情景。
  4.师生讨论歌曲反映的内容与特征。学生中如能将歌词编成一个打渔的故事,教师要给以表扬,顺带议论为什么在形式上是女声独唱。  5.小结:这是旧中国20世纪30年代的水乡。 二、聆听《渔光曲》(筝独奏)  1.在聆听《渔光曲》(女声独唱)后,学生在对歌曲反映的内容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再听器乐曲《渔光曲》。  2.欣赏筝独奏《渔光曲》。  设问:你能听到船在海面上遇到的各种情景吗?  3.师生议论筝独奏《渔光曲》与女声独唱《渔光曲》的表现形式与内容。  4.复听筝独奏《渔光曲》,要求学生边听音乐边用动作来表现音乐。  5.小结:音乐表现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同一个内容题材,不同的形式反映的情景各有特征。下节课我们将要做一个创作活动“远航”,今天的欣赏曲也是一种示范。三、  编创与活动  命题创作——《远航》  1.筝独奏《渔光曲》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渔船出海打渔的情景。我们自己也来编创一曲《远航》的乐曲。  2.讲台及地上有很多废旧物品,瓶、罐、塑料杯、木棒……各种打击乐器等你们各自发挥自己的聪明智慧,用各种手段,如:可用人声来模仿海鸥叫等等。你们可按教材中的五个过程,各组任选一个画面创作,最后我们来开个《远航》音乐剧音乐会。  3.各组编创,教师巡视指导。  4.各组合成。  5.小结:这是我们自己创作的水乡一景。


  四、竖笛吹奏姿势教学
  1.介绍竖笛的特征与功能:
  竖笛是有固定音高的吹奏乐器,由笛身与笛头两部分组成。
  2.正确姿势:胸部自然挺起,两眼正视前方,身体与笛保持45度左右的俯角为宜。
  3.播放一段竖笛的录音。当然最好教师自己示范吹一曲,以激发学生学竖笛的兴趣

快乐课间
 

教学内容:

欣赏:《乒乓变奏曲》 《陀螺》 《旋转木马》

歌唱:《哦,十分钟》 《大家来唱》

音乐知识:拍号

教材分析:

1.钢琴曲《乒乓变奏曲》

     《乒乓变奏曲》的主题音乐取材于儿童歌曲《小小球儿闪银光》,活泼欢快,表现孩子们打乒乓球时的快乐神情和熟练的球技。 像通常的变奏曲一样,主题非常简洁,带顿音的单声部旋律由左右手交替弹奏,灵巧轻快,好像乒乓球在小球手的你推我挡之下,一来一去,银光闪闪。乐曲包含五个变奏。

第一变奏:主旋律在上方由右手弹奏,低音部左手弹奏十六分音符的分解和弦

第二变奏:左手在低音部弹奏主题,右手以上面这种分解和弦音型作伴奏。

第三变奏:左、右手均弹奏十六分音符的分解和弦音型,但主旋律镶嵌在高音部的强位上。

第四、五变奏:在和弦的衬托下,主题变化为由下行旋律及上行琶音构成的旋律。两个变奏中主旋律分别出现于高音部及低音部。但乐曲最后仍由右手奏出一个旋律扶摇直上的乐句作为结束,使人如闻为精彩的球赛所发出的喝彩声。

2.管弦乐《陀螺》

      1871年法国作曲家比捷创作了十二首四手联弹钢琴曲《儿童游戏》,这是一套以音乐来描绘儿童世界的小品曲。后又根据其中的五首改编成管弦乐曲,1873年于巴黎正式演出。组曲中的每一首都有标题,分别为:《进行曲——喇叭与铜鼓》、《摇篮曲——布娃娃》、《即兴曲——陀螺》、《二重奏——小先生、小夫人》、《加洛普——舞会》。第三首《陀螺》表现了孩子们在玩陀螺游戏的情景。木管乐器奏出的主题采用以八分音符与休止符组成的节奏和连续作上行六度跳进的旋律进行,音乐充满兴奋、热烈的气氛,孩子们兴高采烈、欢呼雀跃的神情跃然于音乐之中。乐曲还通过快速流动的十六分音符节奏生动地描绘了陀螺的飞快转动。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