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音乐第8册全册教案
1.拍号的含义:每小节几拍/以几分音符为一拍。
2.复习2/4、4/4、3/4拍的强弱规律及其指挥图式。
3.从3/4引入3/8拍。
同样是三拍子,但由于单位时值(以几分音符为一拍)不同,产生不同拍号的三拍子。
4.结合《我和提琴》的演唱,学习3/8拍。
5.通过把3/4拍《平安夜》改写成3/8拍,巩固这一音乐知识。
学吹竖笛
1.复习“5 6 7”五音指法及乐曲《划小船》[见四(上)第七课教材]。
2.跟我学:
(1)按本教材中的谱例,由教师示范,学生跟学,吹好“5 6 7”三音。
(2)教师任意在“5 6 7”五音内变节奏变音型,让学生跟着学吹。
(3)分小组由学生轮流任小老师,即兴吹奏五音,其他学生跟着学吹。
3.练习吹奏二声部长音[教材(一)谱例],注意声音平稳持续、二声部和谐。
4.吹奏乐曲《掀起你的盖头来》:
(1)教师示范。
(2)全体学吹。吹奏要注意曲调的流畅,注意十六分音符及附点音符节奏。
(3)在熟练的前提下,可请一部分同学以新疆舞的动作表演“竖笛与新疆舞”。 课后反思:
学生对学习竖笛很感兴趣,但是有些学生对于气息的把握还不是很稳定,容易吹走调,音乐容易吹的刺耳或干涩。不过经过我示范,教导学生放松口腔,注意姿势,反复练习,学生还是掌握的不错。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新疆舞曲》(第二号);学唱《跳吧,跳吧》;本地区舞曲交流。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 新课
聆听《新疆舞曲(第二号)》
1.谈话导入:新疆各兄弟民族都能歌善舞,我们大家来唱唱《娃哈哈》,边唱边跳。
2.我们来听一首钢琴独奏曲,听听乐曲的风格是哪一个地区的少数民族风格音乐?为什么?——欣赏乐曲。
3.学生讨论——新疆风格的音乐——伴奏的音型具有新疆节奏的风格。
4.再欣赏一遍。
设问:钢琴中的伴奏音型节奏是模仿新疆少数民族中哪件民族乐器?
5.学生讨论——手鼓。
6.全体学生轻轻地模仿手鼓的节奏:,为钢琴独奏伴奏。
7.小结:这是一首反映新疆人民载歌载舞的欢乐场面音乐。
表演《跳吧,跳吧》
1.图片导入:出示新疆儿童歌舞的图片。
设问:图中儿童是哪个少数民族的?他们在做什么?
2.介绍一首短小精悍的新疆塔塔尔族民歌,仅仅两句,但非常欢快,听两遍就能唱,一唱就能记住,唱了还想跳。不信你试试——欣赏歌曲范唱。
3.大家说说歌曲的内容与情绪?
4.范唱曲调,大家看着歌谱。
设问:这个短曲中有哪两个主要音?这两个主要音是怎样行进的?
5.师生讨论。
答案:一个“2”(re)一个“5”(sol)。
教师提示:我们学过上行、下行,那么re与sol行进的方向是怎样的呢?——平行。
6.放慢速度,划着2/4拍指挥图式,每人自选一句即第1-4小节或第5-8小节,有困难举手,老师过来教。唱会了就停止划拍指挥动作,说明你会了。
7.请自学第1-4小节的同学站起来,我们进行二句接唱。
8.交换自学另一句→交换接唱→齐唱(按原速要求)。
9.填入歌词歌唱(教师分别用四种节奏型手鼓伴奏),请同学们在练唱中选择伴奏型。
10.表演《跳吧,跳吧》,请学生自由选择打击乐器,有舞蹈特长的学生合着歌声即兴舞蹈。(根据学生的兴趣及时间的可能,可以表演数次,让更多学生参与,体验新疆地区载歌载舞的风格。)
11.小结:音乐与舞蹈一体给人们带来美好的享受。
12.结合本地区舞曲跳一跳、唱一唱,进行相互交流。
课后反思:关于《跳吧跳吧》这首歌曲,我综合运用了打击乐器,新疆舞蹈动作,从而调动了学生的表演积极性,对歌曲有更深一面的掌握。从而更好的了解新疆音乐的风格。
第三课 家乡美
教 学 目 标
1.从聆听《故乡是北京》(北京)、《东方明珠》(上海)、《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 海南 ),演唱《大雁湖》(内蒙古)、《杨柳青》(江苏)五首作品中,感受祖国大地从北到南有代表性的五个省市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
2.从聆听上述三首作品中懂得独唱、合唱的演唱形式及其表现力。
3.从演唱上述两首民歌中,了解北南两地民歌音调的风格,以及改编其拍号后所创造的另一种情趣,从而激发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情感,交流唱一首赞美自己家乡的歌并进行抄写记录。
教 材 分 析
1.歌曲《故乡是北京》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全国各族人民衷心敬仰的圣地。而生长在北京的人们则对这座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现代化城市更具有深厚的感情。《故乡是北京》这首歌曲正是倾吐了生长于北京的人们对乡土怀恋的情绪。歌曲既描述了北京古城的传统景物(如天坛、北海、芦沟桥等),也展现了现代都市的风貌(如高楼大厦、旋转厅、电子街的机房等)。但歌曲更以最普通而又最富代表性的事物——四合院和油条、豆浆、家常饼,来触发积淀于心中的乡情,使人感到情真意切,朴实而贴近生活。歌曲的旋律吸取了京剧和京韵大鼓的音乐素材,赋予了歌曲浓郁、鲜明的地方色彩。
歌曲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包含三个乐句,各句中的节奏都先紧后松,在长音上加入伴奏,这正是戏曲音乐的特点。前两句的旋律平稳,第三乐句句幅扩展,音调先抑后扬,以五度大跳将旋律推到“”的长音上,以激动的感情表达了对故土的热爱。
第二部分速度增快,节奏紧凑,以念白式的音调、节奏,唱出了北京的古迹新貌。在唱到最能勾起乡情的事物——“四合院”、“家常饼”时,旋律在较低的音区中平稳舒畅,使人感到亲切、自然,但尾句在半拍休止后作五度跳进,使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喷涌而出。
最后一部分的音乐、歌词是第一部分的再现,但节奏扩展一倍,酣畅淋漓地表达了对故乡北京的深情厚爱。
声乐演唱形式
独唱:由一人演唱,常用乐器或乐队伴奏。
齐唱:指两人以上的歌唱者,按同度或八度音程关系同时演唱同一曲调。
轮唱:由两个以上的声部演唱同一个曲调,但不是同时开始,而是先后相距若干拍子进入。
重唱:指每个声部均由一人演唱的多声部声乐曲及其演唱形式。按声部或人数分为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等。
领唱:一唱众和(齐唱或合唱)的演唱形式。因独唱部分具有引领众人歌唱的作用,故称“领唱”。领唱形式常见于民间的集体劳动歌曲(如号子、秧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