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乐合奏《茉莉花》教学设计和反思
教学设计
课题:电子琴、古筝演奏 教学内容:《茉莉花》
教学对象:有电子琴、古筝基础的学生,相当于业余考级5级左右的水平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民乐合奏《茉莉花》,让学生认识这首经典的中国江苏民歌。 2、通过电子琴与古筝合奏《茉莉花》,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配合能力。
教学过程: 1、电子琴1台,学生自己根据《茉莉花》的旋律特点配和弦。
2、弹古筝的6位同学,分组讨论,根据《茉莉花》的旋律特点,进行加花。 3、两种乐器配合,自己听是否协调,觉得不协调的地方自行解决、调整。
4、调整后再演奏,再调整,反复几次,直到学生比较满意。 5、教师提出修改意见。
6、再根据老师提出的修改意见,重新合奏。 7、教师提出指导意见:音乐的连贯与歌唱性,乐句的呼吸,演奏时的投入表演性。
8、学生自我总结,相互评价。 9、教师评价
教学反思:
1、这堂课只是针对有基础的同学,并且对学生对乐器的掌握还有本身的音乐素质要求太高,因此这堂课不太适合一般的大课堂,而适合在课外的艺术团等类似的小团队进行。 2、可以放一些音响视频,激发学生的灵感,加深学生对这首歌曲的了解。 3、教师应身先示范,通过自己对乐曲的理解给学生树立一个榜样。
4、在学生自己配和弦的时候,教师应给予引导、指导。 5、在演奏时可以加上一些简单的身体语言,比如在电子琴伴奏,而古筝休息的的时候,如果只是坐着听则会显得比较呆板,可以加上上半身的轻微的律动,可以让音乐变得更加的有生气。
6、古筝的音准是演奏的基础,在演奏之前,必须先把音调准确,不然听起来很刺耳。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