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版六年级上册第三课《西南音韵》自评稿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2-04-04 13:46:56

经过了几周的努力,终于为这次得校优质课竞赛画上了一个比较圆满的句号。这期间,有辛苦、有汗水、有快乐、有提高,今天执教完后,感触颇多,现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谈一下自己经历过后的感受:

一、反思教学目标的制定:

本节课我根据课标学段目标及教学内容制定了三条教学目标,这三条目标的制定,能充分地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符合六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及年龄特点,从教学效果来看,目标制定比较科学、合理。

二、反思处理教材:

进行执教前,我仔细挖掘了本单元与其他年级在感受与鉴赏方面得联系,研读了课标及《教材教法达标》的相关建议,将本单元知识内容进行了整合、拓展,将云南音乐之旅活动与学唱《猜调》、听赏《金风吹来的时候》、学跳傣族舞有机地用音乐之旅这条主线贯穿,又拓展了乐器巴乌和三个版本《猜调》音乐欣赏及两个版本的《金风吹来的时候》的欣赏、感受。由于教学内容多,拓展丰富,结果造成了短时的拖堂,以后在设计教学时,一定要把握好拓展的量及教学内容多少的安排,让学生达到精唱与泛唱的效果。

三、反思教学程序:

本节课内容是西南音韵单元的第一版块,从教学开始至结尾我都能紧紧抓住云南音乐之旅的主线,围绕这个主题设计一系列的音乐活动,每个环节都是巩固和升华这个主题的。由于音乐教学的特殊性,每个内容的学习方式不同,但却又紧紧依存、互补,最终引导学生完成一个对云南音乐文化初步的认知和体验。本节课,我认为教学思路及课堂结构的安排还是比较合理的。

四、反思教法、手段:

本节课采用了看一看、说一说、听一听、拍一拍、跳一跳等多种感官参与的方式进行学习,恰当地根据教材内容运用多媒体技术,将一个音、画结合的魅力云南呈现在学生面前。学习歌曲过程中采用了聆听、范唱、对唱、创编演唱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在歌曲处理环节,我又采用了录音并播放的方式,让学生快速的找出自己演唱歌曲时的方法与不足,为歌曲的精唱奠定了基础。在了解云南乐器环节课,我巧妙地将巴乌、芦笙、葫芦丝融在一起,并现场演奏了葫芦丝,还找了一位有舞蹈特长的学生伴舞,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乐器的形状、音色及舞蹈,产生跳一跳的欲望。但有个别孩子的参与、展示欲望还不是很高,教师以后应在关注弱势群体方面下功夫。

五、反思教学效果:

本节课在我的不断调动、启发下,大部分孩子学习的达成度还是不错的,教学效果也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但有个别不自信的孩子还是不能很好地展示、参与,原因虽然很多,但我还是认为自己教学的爱心、细心、耐心没能普照到每一个孩子。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用我教学的机智和能力去调动他们学习的热情,使他们真正体验到音乐的美,音乐的愉悦感。

在小结时,有个孩子说到:今天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我很舒畅、我很快乐……是啊,音乐教学不同于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音乐课到底要让学生得到什么?我认为可归结为一句话:音乐课就是要引导学生发现、感受、体验音乐美,从乐趣中获得知识和技能,最终得到情感的升华,变得自信、活泼、美丽!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做个有心人,抓住一切时间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为更好地服务于学生而不懈地努力!

音乐成就了我的心灵,我会用我对音乐的热爱来影响孩子们,为他们健康地成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