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查找“第十二册第五课音乐教案”更多相关内容
中查找“第十二册第五课音乐教案”更多相关内容
- ·上一篇文章:第十二册第四课音乐教案
- ·下一篇文章: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材分析
第十二册第五课音乐教案
六年级第十二册第五课音乐教案
第五课 火车印象
教学目标:
1、能对以“火车”为题的音乐作品产生学习兴趣,乐于进一步体会音乐作品风格上的差异,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创造性地表现对火车极其他现代交通工具的印象。
2、能够在学习运用歌曲中表情记号的基础上,以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火车来了》。记住并能解释什么是变拍子。
3、欣赏《凯皮拉的小火车》和《太平洋123》,能够感受,体验节奏、速度、力度、旋律、音色等变化在表现音乐上的作用,并能以语言或者动作等形式对音乐做出反应。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歌曲,体会歌曲的情绪
2、 欣赏乐曲,让学生充分体会乐曲的力度、速度、旋律、音色等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开课:情景导入
1、谈话:我今年暑假去旅游,照了些相片,同学们想不想看看我去了那?(播放多媒体——新疆图片)
2、引入感受新疆柯尔克孜族衬词:“噢依哟”部分。
(1)情景体会
(2)引入感受衬词:“噢依哟”。
二、学习歌曲《火车来了》
1.引入谈话。
2、聆听老师范唱。
3、出示课题歌谱、简介歌曲
4、师小结:同学们的观察真仔细,歌曲是由4/2拍和4/3拍组成的变拍子。
5、感受歌曲旋律:体会节拍。
(1)学生聆听感受。
(2)提问
6、再次感受歌曲旋律:体会韵律风格。
(1)跟音乐做律动。
7、完整的聆听歌曲、分析歌曲结构(完整的播放录音范唱)
8、学习歌曲第一部分:
(1)哼唱旋律。
(2)纠错,指导唱准确。
(3)完整的再唱一遍旋律。
(4)学习歌词。
(5)轻声演唱歌词第一段。
(6)指导有感情演唱第一段歌词。
(7)完整的有感情的再唱一遍第一段。
(8)指导全班有感情演唱二、三段歌词。
(9)老师小结:我从同学们欢快的歌声中听出了火车开进新疆后,人们热烈、兴奋的心情。
9.完整的演唱歌曲的第一部分。
(1)全班唱。
(2)指导歌曲情感和速度。
(3)完整的演唱歌曲的第一部分。
10.学习歌曲第二部分:
(1)对比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的旋律特点。
(2)学生谈感受。
(3)跟琴声在心里默唱旋律。
(5)分小组自学歌词。
11.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的第二部分。
(1)指导有感情的演唱第二部分(讲解表情记号)
(2)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第二部分。
12、讲解歌曲里所出现的表情记号及情感
13、完整的演唱全曲。(录音伴奏)。
14、有感情的表演唱全曲。
三、小结延伸
四、下课
第二课时
一、师生问好
二、聆听乐曲
今天我们来欣赏一首巴西的音乐作品《凯皮拉的小火车》。
1、简介:
是巴西作曲家创作的,作者吸收了巴西民族音乐要素,如悠长的民歌旋律,大小调式交替特点,切分音及巴西的民族乐器:巴西铃鼓、响葫芦、卡巴萨等,运用多种表现手段,借鉴巴赫风格,以管弦乐的这种形式,创作了这首乐曲。
2、欣赏乐曲,边听边想:
你对乐曲的第一印象是什么?乐曲是否把你带上了穿越山野的一次火车旅行?你是否注意了音乐的节奏和音响?
3、你知道什么是“凯皮拉”吗?这首乐曲的风格有哪些与众不同?你知道它是哪国文化的作品?
4、结合地图,认识巴西的地理位置
你可以在地图上找到巴西吗?(出示世界地图)
5、作曲家是在哪一年创作的这部作品?巴西当时的情况怎样?作曲家使用了哪些方法表现了巴西农场的小火车?(学生通过自己准备的资料回答老师)
——你可以边听边唱音乐中的旋律吗?(学生与老师一起跟着旋律哼一哼)
——这首歌曲的情绪是因乘火车而快乐的,还是因沉重劳动而忧伤的?为什么?农场的人喜欢火车吗?
——学生面对老师提出的一连串的问题,通过再次地欣赏,进行讨论
——音乐中有哪些节奏令你感觉十分独特?与你听过的美洲、非洲、欧洲的音乐节奏、美国的流行音乐有相同之处吗?
——这首作品,作曲家真是描写火车运行和火车乘坐人的心情的吗?
三、小结
第三课时
一、师生问好
二、复习歌曲《火车来了》
三、欣赏《太平洋231》
1、简单介绍作者:
奥涅格,瑞士作曲家。音乐具有强烈的个性,他的创作手法和音乐语言大胆而自由,在和声色彩上受法国先锋派的影响,在流派上属于新古典主义。他认为自己“既不是多调性派、无调性派、也不是十二音技法派”。
2、音乐作品分析:
管弦乐《太平洋231》是奥涅格于1923年创作的交响三部曲中的第一部,1924年5月8日首演于巴黎歌剧院,听众反映强烈,被称作是20世纪20年代现代派的最新作品。“太平洋231”是当时蒸汽机车中一种先进的大型火车头,因其每边共有以2+3+1组合而成的6个车轮而得名。奥涅格特别钟爱火车头,他曾说:“如同别人爱马一样,我始终热爱火车头。对我来说火车头简直是有生命的……”
3、初听,边听边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