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音乐的奇葩》教学设计
《钢琴音乐的奇葩》教学设计
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 音乐鉴赏(人民音乐出版社第1版)
课型:欣赏课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聆听感受肖邦、李斯特的作品《c小调(革命)练习曲》、《爱之梦》乐曲。
2.认识、了解、体验两首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
3.感受钢琴音乐作品的魅力,了解“练习曲”的由来和作用。
4.了解浪漫主义时期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
教材分析
《钢琴音乐的奇葩》是高中音乐课程第十七节的教学内容,其中包括肖邦的《c小调练习曲》和李斯特的《爱之梦》两部分内容。本节课以欣赏和学习肖邦及《c小调练习曲》为主。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钢琴音乐的奇葩》一课的教学,正是在学生学习和理解、感受和体验不同音乐风格的作品的基础上学会从音乐中去体会音乐自身所表达的情感。本节课充分利用师生资源,课程资源,充分挖掘并冲击学生的听觉神经,培养学生感受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从而提高艺术修养与艺术价值。
教学重点
1.学习练习曲与音乐会练习曲的基础知识
2.体验作者在作品中所体现的强烈的内心情感
教学难点
通过赏析音乐作品真正体会隐藏在作品中的情感。
教学方法
反复聆听法:加深对作品的感受、理解与记忆,挖掘作品的内涵。
对比归纳法:加强对作品的感知、对比和思考。
自主探究法:培养激发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求知欲望。
示范演奏法:提高学生对钢琴艺术的兴趣与热爱,加强师生互动与交流。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欣赏视频:马克西姆钢琴音乐会中演奏《c小调练习曲》的片断。
二、新课教学
(一)、《c小调(革命)练习曲》
1.作者简介,通过播放视频资料,了解肖邦音乐人生
2..分别欣赏引子、主题。
思考:
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
3.完整播放《c小调(革命)练习曲》
并请学生谈感受。
4.教师简评并讲解音乐知识:“练习曲”“音乐会练习曲”
(二)、《爱之梦》
1.作者简介。
2.教师弹奏《爱之梦》主题音乐。
3.完整聆听《爱之梦》
4.比较两首钢琴作品的风格特点。
三、拓展与探究
受小提琴家帕格尼尼的影响李斯特在钢琴上创造出许多高难的技巧并被誉为“钢琴之王”,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收集有关帕格尼尼的资料,就此问题展开讨论。
四、小结
聆听感受
学生看、听、记。
学生聆听思考回答问题。
欣赏后让学生谈谈对音乐作品情绪情感方面的感受。
学生展示课下收集李斯特资料。
学生说出对主题音乐的感觉。(速度、力度、情绪)
说出主题出现了几次,乐曲是怎样发展变化的。
请学生回答作品两首作品的风格特点。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总结出:对于一些好的东西是应该相互借鉴、相互影响的,这样非常有助于自身的提高。
激发学生对钢琴艺术的兴趣。
了解肖邦生平,才能更好的欣赏肖邦音乐作
初步感受音乐情绪情感。
感受音乐力度的变化及作品流露出的情绪情感。
了解练习曲与音乐会练习曲的知识有助于对作品的理解。
体现学生自主学习。
体现学生的积极参与。
检验学生的认知能力。
告诉学生不同门类乐器的演奏家相互借鉴、相互影响、共同提高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