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关三叠——感受中国古代诗词的音乐魅力
阳 关 三 叠
——感受中国古代诗词的音乐魅力
江苏省阜宁中学 高春红
-.教学目标
通过《阳关三叠》等作品的欣赏与学习,了解中国古代诗词与音乐的关系,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艺术形式中挖掘和发现中国古代诗词的魅力,体会中国古代诗词的艺术感染力,激发学生对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在教学中了解、体会中国古代诗词所表现出的艺术魅力。
教学难点:启发学生在不同的艺术形式中挖掘和发现中国古代诗词。
三.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参与听、唱、思、议、记、看、动等一系列活动。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
五.教学过程:
(一)《水调歌头》
课前播放《但愿人长久》,问好后提问:曲名?演唱者?词作者?
表现怎样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老师总结:《水调歌头》是宋朝著名词人苏轼的代表作,是历来中秋词中的绝唱,是一首备受赞誉、脍炙人口的传世名篇,此词是由作者中秋望月而引发感想…
同学演唱这首歌曲。
老师总结。
「设计意图」《水调歌头》是传世名篇,其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是千古佳句。这首歌作为一首流行歌曲,为大部分学生所熟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导入新课:唐代著名琴歌《阳关三叠》—感受中国古代诗词的音乐魅力。
展示王维原诗《渭城曲》。
请一位同学介绍作者及作品的内容和意境。
老师总结后介绍《阳关三叠》歌词。
老师范唱,学生谈初步感受后,通过学唱第一叠,切身感受诗词的音乐魅力。
老师总结。学生完整欣赏《阳关三叠》。
讨论:诗歌《阳关三叠》与歌曲《阳关三叠》所表达的意境相同,形式不同,你更喜欢哪一种?
欣赏《阳关三叠》的其它艺术形式(《阳关行》片段)。
「设计意图」感受《阳关三叠》艺术魅力这一环节,学生通过读、说、唱、议等活动,初步了解诗词与音乐的关系。
(三)交流与分享:
学生所了解的有关中国古代诗词的各种艺术形式。
中国本是一个诗国,诗是最早发达的一种文学体裁。在唐诗宋词以前,诗歌已经有了将近两千年的历史。有现实主义的《诗经》﹑《汉乐府》,又有浪漫主义的《楚辞》。描写田园风光的六朝诗篇等等,都在灿烂着我国的文化历史。
老师介绍古典舞 《踏歌》
(四)探究与讨论:如何看待诗歌中“诗”和“歌”的关系?(首先探讨如何朗诵诗歌?老师总结有关构成诗歌美感的要素。再讨论构成歌曲音乐美的要素?老师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三、四这两个环节,主要是充分挖掘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
(五)创作与实践:简单介绍谱曲的有关知识。课后选择一首感兴趣的诗词,试着谱曲。
(六)总结。师生齐唱《水调歌头》,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