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士乐的欣赏 被学生“逼出来”的教学机智
这几天给学生上爵士乐的欣赏,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爵士乐的节奏特点,故布置学生练习课后面的节奏,其题目如下: ⌒
○××× ×× ×∣×××× ×××× ‖
﹥ ﹥ ﹥ ﹥
× × × × ∣× × × × ‖ (谱例堪误说明:第一声部第二拍为切分节奏,其余全部是十六分音符,第二小节第4音和5音加了连音线。)
这是一条两声部的节奏,下面声部较容易,主要体会重音在后半拍的感觉,学生用“dong qia ”来念,再加上念“qia”时拍掌或踏脚,都可以很容易做到。但当念上面声部时十六音符加上切分时,学生就念不清了,拍击就更是乱糟糟,虽然我采用放慢速度带着念和拍的方式,学生还是没掌握,更别说两声步合拍了。眼看时间很快过去,只得要求学生课后再练,其实那一般是不会做的。第二个班上课,同样的情况,在我带了几遍之后还是不见效果,学生也没多少积极性,面对这种情况心想不能老是马马乎乎过去呀,情急之下对于后面小节的音干脆数数:1234—123,没想到学生一下就会念了,于是引导学生前面也用数字来念,即:○23412—31234—123,要求数字之间念均匀,两个切分音拖长。几遍下来学生的声音整齐了,音量也大多了。然后边练边拍,学生积极性高了。接着两声部合起来,采用左手打下面声部,右手击上声部的方式,在教师引导下认识两声部的对位方式,边念边看清哪些是双手同时的,哪些是单手的,并带着同时拍,而合起来则全念十六分音符: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所有的3都是重音。通过几遍的练习后有些同学能清楚的拍出两声部来,虽然速度还不是很快,但学生至少知道怎样练习了。
这段教学过程不禁使我感慨良多,专家们总在强调,用最有效的方法传授知识技能,可这有效的方法只能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有时也曾怨学生的基本素质不好,但作为普通中学的学生就那样,我不能改变学生,只能让我的方法去适应学生,找到引导学生的道路,让自己在类似这样的小插曲中获得一分快乐和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