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中国民歌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引导和帮助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中国民歌,理解多元文化,增强对民歌、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组织学生对侗族、拉祜族、蒙古族等多段中国民歌的欣赏和体验,增进学生对中国民歌的感受与理解;另通过思考与讨论,引导学生对民歌以及其他民族文化艺术的认知和关注。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
介绍汉族民歌信天游的相关知识;少数民族多声部民歌的介绍;以及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原生态唱法的对比分析等,使学生走近民歌、欣赏和理解民歌。
四、教学过程
一、 导入
由课代表主持问卷调查的结果。
将学生与父母的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导入民歌教学主题。
由周杰伦vs宋祖英《本草纲目》,分析民歌和流行音乐的关系。
二、 走近中国民歌
1、 历史悠久
l 最早的歌舞活动的记载《彩陶盆》
l 最早的一本民歌歌词集《诗经》
2、民歌的特点
l 口头性
l 变异性
l 即兴性
l 集体性
《茉莉花》江苏、河北、广东。
歌剧《图兰多》运用茉莉花的曲调
3、分布范围广,风格多样。
l 汉族民歌
l 少数民族民歌
三、 汉族信天游与少数民族民歌
1、 信天游
学生介绍民歌信天游的特点
欣赏《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2、 少数民族民歌
欣赏片断
蒙古呼麦
拉祜族
新疆十二木卡姆
侗族大歌(介绍多声部合唱,导入对民歌现状和传承问题的分析和关注)
学生发表看了以后的第一感受?
四、历史与现实的深思
1、如何看待用经济带动文化的方式?(1、小黄村问题2、专家观点)
2、如何看待以民歌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的传承问题?
五、课堂小结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