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中的绘景写意》教学设计
课程:高中艺术(音乐)
教材:高中一年级第二学期(上音版实验本)
适用年级: 高中一年级
教学内容:欣赏音乐《苗岭的早晨》、《雨后彩虹》;
学生即兴表现音乐;
拓展欣赏美术作品《高山流水》;
指导思想:
一、加强课程整合,体现课程的综合性:欣赏主教材《苗岭的早晨》《雨后彩虹》两段音乐之外,“导入与启发”时设计了学生朗诵散文《荷塘月色》片段,以《春江花月夜》作背景音乐,把文学引用到音乐课堂;“拓展与选择”部分设计的欣赏美术作品《高山流水》,把美术引入音乐课堂;这些,能促使学生感受文学与艺术的结合、感悟音乐与美术之间的异同,主动地拓展自己的艺术视野。这种整合,是以音乐艺术为主,其他艺术门类为辅的整合。
二、以音乐文化为精髓,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品位:“导入与启发”时《春江花月夜》的意境和情感回顾;“欣赏与审美”中《苗岭的早晨》《雨后彩虹》的情感、人文、时代、民族的音乐文化分析;“拓展与欣赏”中美术作品的思想、情感、文化的分析,使本课始终以音乐文化为精髓,提高学生音乐文化品位。
三、坚持以学生的“学”为主:为了让学生通过感知、表现、鉴赏提高即兴性、综合性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创新思维,课堂中设计多种形式的音乐学习活动,学生自主的听、动、演、赏、创,并且坚持学生学的过程中,教师是设计者、指导者、点拨者、参与者、合作者。
教学目标:
1、通过师生互助式赏析《苗岭的早晨》、《雨后彩虹》,感受音乐作品表现的意境,认识音乐中绘景写意的审美特点,了解音乐中标题提示的一般概念。
2、学会对比不同音乐形式的视听感受,关注视、听艺术不同的艺术感受。
3、学生尝试用多种方式分析作品、即兴的创作与表现音乐。
目标分析:学生除了认识和了解音乐中标题提示的一般概念、绘景写意的审美特征等知识与技能目标外,还应运用多种方法即兴的表现和创作音乐,重点引导学生关注音乐所表现的意境、感悟音乐作品中绘景写意的审美特点,注重学生“学”的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取向,引导学生将视角转向文学、美术等艺术门类,关注视听艺术不同的艺术感受,拓宽艺术视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