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蕾舞剧中的舞蹈要素》教学设计与教学说明
a. 第二幕“王子与奥杰塔相遇”
b. 第二幕“天鹅在湖边嬉戏”
c. 第三幕“黑天鹅诱惑王子”
d. 第四幕“王子发现真相”
2.教师表演“奥杰塔的独舞”片段。
3.学生分组讨论,选择以上《天鹅湖》中的剧情即兴创编舞蹈。
4.各组展示,生生、师生评议。
说明:这一环节中,通过教师的自身表演,为学生作出榜样,引导学生能够自信的参与艺术实践;通过学生的即兴创编、表演活动,加深对所学内容的认识与体验,提高对芭蕾的欣赏兴趣与鉴赏能力。 |
四、拓展与总结
1.拓展:
上世纪90年代的西方艺术界,出现了一个趋势:人们打破传统思维方式,对一些经典艺术作品,进行另类的诠释,给人们带来全新的感受。
a. 欣赏变装芭蕾《天鹅湖》片段。
b. 欣赏杂技芭蕾《天鹅湖》片段:
提问:这部作品与传统的古典芭蕾相比加入了什么元素?(这部作品融古老的中国杂技和优美的西方芭蕾于一体,创造出一部集观赏性、艺术性于一体的杂技芭蕾舞剧,受到了观众的一致称赞。)
说明:本环节是对本课教学内容的拓展,学生在欣赏各个版本舞剧《天鹅湖》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欣赏兴趣,培养创新思维。 |
2.总结:
舞剧《天鹅湖》以它诗情画意的舞蹈段落,沁人肺腑的舞蹈形象,超越了国界、民族、肤色、语言等各种障碍,用真善美的舞蹈意象,征服了世界,净化了人们的心灵。我们今天重点讨论了芭蕾舞剧是怎样通过舞蹈元素来塑造角色形象、展示剧情的,除了舞蹈这一重要手段,音乐、服装、舞美等也是塑造角色形象、展示剧情的重要手段,我们留作以后再做探讨。愿舞蹈艺术装扮我们美好的人生。
《芭蕾舞剧中的舞蹈要素》
教学设计说明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制定
本课是上海市高中艺术教材高二年级第一学期第五单元《芭蕾经典传千秋 美轮美奂天鹅湖》的第二课时。第一课时中,学生对舞剧《天鹅湖》在芭蕾舞历史上的重要意义及主要剧情已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但作为高中阶段的学生,仅仅停留在了解芭蕾舞剧的一些相关文化知识上是不够的。如何提高高中学生欣赏舞蹈作品的能力,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经过反复思考,我选择从舞蹈本质的“动”字上切入,以“芭蕾舞剧是怎样通过舞蹈要素来塑造角色形象、展示剧情的”作为贯穿本课的教学重点,教学难度定位于既高于一般文化知识了解,又克服专业化要求的倾向,引导学生通过欣赏、模仿、创作等活动,初步了解芭蕾舞剧的基本舞蹈构成形式及基本动作,感受芭蕾舞剧的舞蹈表现手段,并培养对芭蕾舞剧的欣赏兴趣与鉴赏能力,体味人生的善恶美丑。
二、教学理念和指导思想:
1.以审美为核心,发挥审美内涵的教育作用。
舞蹈通过人体动作语汇,表达一定思想感情,起到 “春雨润物、悄然渗透”的作用。本课中,教师选择芭蕾舞剧《天鹅湖》中几个核心的舞蹈片段,用优美的肢体语言打动学生,让学生在鉴赏过程中得到美的熏陶。同时,通过模仿舞剧片段、根据剧情创编舞蹈等实践活动,激发对舞蹈艺术的热爱,潜移默化地培养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2.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终生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学目标的制定上,从高中学生的既有艺术认知结构、实践基础和艺术需求出发,使学生获得持续发展的机会和可能。
在教学策略的制订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采用合作学习、比较学习的方式,尊重学生对艺术作品的见解、诠释与再现,以培养自主参与艺术学习活动,独立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能力。
通过不同版本《天鹅湖》拓展欣赏,培养艺术欣赏与实践的多方位发散思维能力,从而逐步培养创新意识。
害羞、不自信是高中阶段学生在进行艺术实践活动时常有的心理现象,本课中,教师以非舞蹈专业人员的角色,克服自卑心理,勇于站在学生面前表演舞蹈,为学生作出榜样。并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表现都给予及时、充分的鼓励与肯定,以此培养学生自信、自主地参与艺术学习的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