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查找“汉族民歌”更多相关内容
中查找“汉族民歌”更多相关内容
- ·上一篇文章:高中声乐选修教案(二)
- ·下一篇文章:《源自黄土地的歌声》教学设计
汉族民歌
一、教学理念
我国民族音乐丰富多彩,汉族民歌在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何让学生了解、喜爱汉族民歌,是每个音乐教师应该担负的责任。
要改变现在学生只关注流行歌曲的现状,需要教师动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来感受、体验汉族民歌的魅力。首先,利用现在的高中生具有一定的信息采集能力的优点,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搜集汉族民歌的材料,并进行表演展示,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通过拔河比赛的形式增强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为后面的教学活动作好铺垫;再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结合制作精美的课件,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设计多种新颖的体验、创造活动,在提高学生创造能力的同时使他们逐步感受汉族民歌的美。在愉悦——乐趣——兴趣——情感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得到对民歌的审美体验和情感升华,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获得充分的满足和愉悦。
二、教学目标
1、能认真听赏本课的七首歌曲,感受不同体裁、不同地域汉族民歌的不同特点,能简述中国民歌的发展概况。
2、能与同学合作,共同表演《过滩号子》,体验船夫与惊涛骇浪的情景。
3、在听赏、体验的基础上,能积极参加小组讨论,归纳和总结号子、山歌、小调这三种汉族民歌的音乐特点。
三、教学难点
师生合作环节的引导、把握和组织。
四、教学准备
钢琴、拔河绳、展示台、多媒体课件等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组织教学 |
|||||||||||||||||
教 学 导 入 |
1. 我国的汉族民歌丰富多彩,是我们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宝库中瑰力的珍宝…… 2. 请学生展示、介绍或演唱自主收集的汉族民歌及相关资料。 |
民歌展示、演唱会。 |
让学生课前收集汉族民歌及有关资料,在课堂上展示交流,使之对汉族民歌有个初步的感性认识。 |
||||||||||||||
深入展开 |
劳动号子 |
体验 |
学生分成两组表演拔河。 |
体验号子在拔河中的作用 |
|||||||||||||
比较 |
观赏劳动场面及其电视片断 |
帮助理解号子来源于劳动生活 |
|||||||||||||||
探究 |
播放《澧水船夫号子》 |
听赏、体验,交流,感受。 |
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展开理性思考,体现自主意识。 |
||||||||||||||
合作 |
师生合作,表演《过滩号子》 |
合作表演,亲自体验,分组讨论,交流、归纳号子的音乐特点。 |
通过参与合作,提升学生对号子的认识层次,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
||||||||||||||
拓展 |
播放龙舟比赛的视频 |
同步自主表现《过滩号子》,为龙舟比赛视频配音,表现音乐情境。 |
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学生对号子的认识。 |
||||||||||||||
小调 |
体验 |
播放江苏小调《茉莉花》。 |
听赏、体验,同步旋律线手势律动。 |
感觉小调的旋律性强的音乐特点。 |
|||||||||||||
比较探究 |
播放河北、东北两地的《茉莉花》,课件展示三首《茉莉花》的旋律。 |
听赏、体验、同步节拍、节奏律动,讨论、分析三首歌曲的不同风格、色彩及旋律特点。 |
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启发学生的艺术思维。 |
||||||||||||||
合作 |
让学生分组演唱一段江苏《茉莉花》。 |
在讨论其艺术处理、演唱形式及表演动作等方面的基础上合作演唱。 |
培养学生对艺术的理解能力,发挥其艺术想像力 |
||||||||||||||
补充 |
播放具有湖南地方色彩的小调《铜钱歌》 |
听赏、体验、分组讨论、交流,归纳小调的音乐特点 |
|||||||||||||||
山歌 |
体验 |
播放山歌《赶牲灵》、《下四川》、《小河淌水》。 |
听赏、体验,分组派代表上台划分连线题。 信天游山曲 《赶牲灵》 江浙山歌 《下四川》 花儿 《小河淌水》 客家山歌 西南山歌 湘鄂山歌 |
在感受山歌方言及地域色彩的审美基础上,扩充教材知识面,打开学生对民歌的想像空间。 |
|||||||||||||
比较 |
播放通俗唱法,演唱改编的《小河淌水》。 |
听赏、体验,同步哼唱,比较、讨论。 |
具有时代感的通俗演唱,贴近学生生活,利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艺术欣赏能力。 |
||||||||||||||
探究 |
提问:山歌的音乐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
讨论归纳音乐特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
提升学生理性思考的能力。 |
||||||||||||||
拓展 |
播放音乐故事片《刘三姐》中的山歌对唱片断。巡回指导学生创编歌词。 |
听赏、体验,同步哼唱两遍,分组讨论,创编新歌词,然后表演山歌对唱。 |
随着学生对民歌艺术鉴赏力的提高,充分培养、发挥他们的艺术想像力、创造力,增强其主体意识,达到新课标要求的教学理念与目标。 |
||||||||||||||
巩固小结 |
课件展示:
老师提问,学生自由回答,课件在相应部位出示文字 |
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建立清晰的、总体的认识,加深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