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政治常识易错易混点详解 高考专题复习
⑶对政权机关、权力机关、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执行机关、司法机关要分清
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机构是按照“三权分立”原则设立的,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分别是议会、政府、法院,三者平行分权,相互制衡,不存在“高下”之分。而我国的国家机构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设立的,我国的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分别指人大、政府、法院和检察院等(其中法院是审判机关,检察院是法律监督机关),人大统一行使权力,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政权机关一般指全部国家机关,权力机关在我国是指人大及其常委会,其中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还是我国的立法机关,行使国家立法权。执行机关包括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暴力机关。行政机关是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在我国是国务院和地方政府。我国司法机关狭义上包括法院、检察院;广义上包括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司法行政机关等,后三种机关属于国家行政机关的组成。
(4)国家元首。国家元首不是个人权力的体现,而是一个重要的国家机关,在国家机构中处于实质或象征性首脑地位。议会君主制下的国家元首,实行世袭制,不是政府首脑,只拥有“虚位”,无实权;议会制共和制下的国家元首,称总统,实行选举制,不是政府首脑,无实权;总统制共和制下的国家元首,称总统,实行选举制,也是政府首脑,有实权;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既是国家机关的名称,又是国家职务的名称。国家主席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单独决定国家重大事务,而是根据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定行使国家元首的职权,属于集体元首制,国家主席在职权上,不能超越于全国人大之上,而且也不能与之平等或对立。
(5)明确我国中央国家机构的性质
①全国人大不仅是我国最高立法机关,也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是我国的立法机关,行使国家立法权。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是我国的国家元首。③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④最高人民法院是最高国家审判机关。 ⑤最高人民检察院是最高国家检察机关。⑥)中央军事委员会是我国最高的军事领导机关,领导全国武装力量。中央军事委员会既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是“两个牌子,一套人马”。这种双重体制,保证了党和国家对军队的统一领导,有利于加强军队建设和国防建设。
(6)正确理解司法独立。我国法院和检察院分别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司法独立不排斥国家权力机关的合法干预、司法机关之间的监督及其上级司法机关的监督。
⑺我国人民法院的领导体制是上级人民法院监督下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对产生它的国家权力机关负责;而我国人民检察院的领导体制是上级人民检察院领导下级人民检察院的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产生它的国家权力机关和上级人民检察机关负责。(领导一定监督,监督不一定领导。)
2.我国现阶段人民直接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制度有哪些。
我国的信访制度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城市居委会和村民委员会(即村民自治)等,都是人民直接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制度。这些制度是人民对领导机关进行监督、批评、申诉,职工对企业行使民主管理权利,城市居民和农村村民实行自我管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加强社会服务的行之有效的方式。
3.认为犯罪坐牢的人,都没有选举权。
我国宪法对公民选举权的规定,具有极其广阔的范围,但是未满十八周岁和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除外,犯罪坐牢的人并不一定都被剥夺政治权利,故观点错误。
4.正确理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法律实施上的平等,即司法平等和守法平等,而不是讲立法上的平等,因为法律是国家意志即统治意志的体现,在立法过程中不能对敌对分子讲平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也不是指绝对的平均主义,不能认为每一位公民在法律上都具有同样的权利和义务,坚持这一原则,必须承认法律面前没有特殊公民,反对一切特权。
5.有人认为,义务需要自觉履行,权利可随意行使或放弃。
义务是一种责任,需要公民自觉履行,这是对的。权利作为公民享有的一种利益,可行使,也可放弃,但是绝不可随意行使或放弃,此种观点割裂了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权利的行使必须在尊重他人权利的基础上认真行使,行使权利也是一种有主人翁的责任感的体现,对社会,对他人往往有积极意义。
第三课 我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
一、考试易联系的热点
1.理解党的领导地位确立的必然性,分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施十一五规划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2.联系党的性质、地位、领导方式、执政方式、历史使命及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分析当前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加强对党员的先进性教育、反腐倡廉、提高党的领导和执政水平的必要性、重要性及措施。
3.认清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点,理解我国必须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挥民主党派和政协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二、易错易混点
1.关于政党
(1)政党的产生。政党是阶级的组织,是阶级斗争的产物。但是,它不是同阶级与国家同时产生的。政党是近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关系的产物,最早产生的政党是资产阶级政党。奴隶、封建社会没有政党,因为那时经济上的封闭、落后,政治上的专制,人们没有结社自由等,不具备政党产生、存在的条件。我国唐朝有牛党、李党,明朝有东林党等,这些政治团体并不是现在意义上的政党。不能“将政党看作是同阶级、国家同时产生的”。
(2)政党和一般政治团体。①政党属于政治团体,政党的党员可参加一般政治团体。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②政党进行政治活动的目标在于夺取、行使政权或参与行使政权,这是政党区别于一般政治团体的主要标志。
(3)国家性质一般与执政党的阶级属性相一致。国家性质不决定政党性质。在一个存在政党的国家中,往往有多个政党存在,有统治阶级的政党,也有被统治阶级的政党,它们分别代表不同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的利益。因此,同一国体无法决定不同政党的性质,不能认为“国家性质决定政党性质,国家性质与政党阶级属性相一致”。只能说国家性质通常与执………………………………【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
点击下载此文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