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忠实履行义务 教案2 八年级政治下教案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1-08-05 10:31:50

一、教材分析:

本课所依据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权利与义务”部分:“了解宪法与法律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规定,能够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家,不仅享有宪法规定的各项基本权利,还要对他人、对社会履行相应的义务。这些义务来自亲情、道德、纪律、法律等各个方面。通过本课,让学生明白我们不能只获得而不付出,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

二、学情分析

对于公民忠实履行义务的三个层次的要求,学生在认识上可能较为模糊,法制观念和义务观念不强,缺乏自觉履行义务的责任感。因此在本课中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对中学生树立法制观念,自觉履行义务的,做一个守法、具有高尚道德的合格公民意义重大。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公民忠实履行义务的三个要求,了解法律鼓励、要求和禁止做的事情。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以法律为准绳对公民行为的是非判断能力,提高践行义务的能力,在现实生活中能忠实履行义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明确忠实履行应尽义务的要求,提升学生的义务观念,增强对国家、社会、集体及他人的责任意识,做负责任的公民。

教学重点:忠实履行义务的三个要求。

五、教学难点:如何真正提升学生的义务观念,并落实到行动中去。

六、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出示古训:“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设问:两句古训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小结,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运用古训,言简意赅,学生在讨论中揭示古训说明道理,开门见山,轻松投入到新课学习中。

(二)  讲授新课

1、出示印度洋海啸及我国人民纷纷捐款的图片资料,引导学生思考:我国人民援助印度洋海啸灾民的行为,体现了宪法提倡的什么精神?

2、①出示材料——农民献血大王杨顺德

设问:杨顺德的行为是否是法律要求必须要做的?杨顺德的行为有什么意义?

当你处在以下情景时,你会怎么做?理由?

 

A:有一个同学因脚受伤,行动不便时——

B:团委号召参加植树活动时,你该——

C:在公共汽车上,在你的座位旁边站着一位老人,你该—

 

 

 

学生讨论回答引出第一个目题:

————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

为什么法律鼓励的,我们要积极去做?

社会主义法律和道德的关系怎样?

设计意图:运用图片,更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有利于调动学生思维和学习兴趣;引用身边的实例,更有说服力,学生更感兴趣。

学生分组抢答:我国法律提倡和鼓励公民做的行为还有哪些?学生可以从保护环境、讲究卫生、节约能源、从事各种公益活动等方面回答。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教师总结。

设计意图:利用竞赛抢答的方式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组织课堂活动:夸夸我们自己。

请学生分小组以小品表演的形式展现学校、班级同学中积极做法律鼓励做的事情的相关事例及行为的意义。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对同学中这些行为给予赞扬和鼓励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生生互动,对学生进行很好的同伴教育。

4展示案例:

引导学生思考:1、羊某为何会被政府处罚?

2、这一案例给我们有什么启示?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法律要求做的,必须自觉去做。否则就要承担法律责任。从而引出第二个目题:

————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
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