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第一课第一框(第一课时)责任与角色同在教案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09-08-09 23:06:21

九年级第一课第一框(第一课时)

责任与角色同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责任的含义;

知道责任的来源;

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

懂得每个人应该自己对自己负责;

知道负责任的表现和意义,了解不负责任的后果;

懂得承担责任会得到回报,但同时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懂得有些责任即使不是自愿选择的,也应尽力承担好;

了解不计个人得失、无私奉献者的事迹。

2、能力目标

能够分清责任的来源;

能够随着角色的变换,调节角色行为,承担不同的责任,能够为自己负责,也为他人负责;

能够正确评估承担责任的代价和回报,作出最合理的选择,能够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对自己的责任有明确的认识,增强责任意识;

愿意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对那些为自己、为社会承担责任的人心怀感激之情;

有足够的勇气为自己的选择承担相应的责任:

以积极的态度承担那些不是自愿选择而应该承担的责任;

崇敬那些不言代价与回报而无私奉献的人,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关于责任的概念。(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责任的两层含义:“应该”和“不应该”做的事情。)

2、关于责任的来源。(举例说明。强调许多责任不只有一个来源。)

3、履行责任的代价、回报和冲突。(应通过讨论、列举等形式来解决层次和角度问题,并获得某些经验和技巧)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本课主要以学生的探究活动、课堂讨论、教师指导为主。根据教材提供的情境,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深入探讨,让学生在活动中呈现认识上的模糊、矛盾之处,教师适时加以引导、启发。

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社会调查

四、课前准备

⑴教师可以事先召集部分同学进行座谈,从正反两方面收集典型事例;

⑵要求学生结合具体事例,分析负责任的表现及不负责任的后果;

⑶让学生收集先进模范人物不计个人得失、乐于奉献社会的事迹。

⑷多媒体课件

五、设计依据

⑴课标要求

知道责任是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理解承担责任的代价和不承担责任的后果,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增强责任意识。

⑵学情分析

①“责任”的概念模糊。

②不能全面认识承担责任所获得的回报与付出的代价之间的关系。

③对承担责任所获得的回报斤斤计较,一旦不能如愿则怨天尤人。

④一些中学生不能正确理解自由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片面强调个人的自由而忽视或否定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

⑶总体意图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有关责任的概念,让学生学会评估承担责任的回报和代价,理解无私奉献的行为对个人、对社会的积极意义,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培育“四有”新人。

六、课时安排:本课计划用三课时授完

七、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框 我对谁负责 谁对我负责(2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

板书设计:

责任的含义

我的角色 我的责任 责任的来源

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责任

认识自己扮演的角色和尽到自己责任的重要性

自己对自己负责

谁在对我负责 负责的表现,不负责的后果

我对他人负责,他人对我负责(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一、导入新课

1)情境导入:

材料:小方兴冲冲地走进家门,对爸爸说:“明天房价,同学邀我下午参加生日聚会,您看我买什么礼物好?”

爸爸说:“爷爷生病,明天我们得去看望爷爷。”

小方说:“我们明天上午去爷爷家吧,上午我有空。”

爸爸提醒他:“明天上午你要参加培训班,那不是上个星期报的名吗?”

小方为难了:“那怎么办呢?我已经和同学说好了。”

爸爸说:“这事你应该自己决定,而且你也应该为自己的决定负责。”

这件事虽小,却反映了人生的一些基本问题:应该由谁来决定做哪一件事?为什么我们应该为自己的决定负责?如果我们不负责任,结果会怎样?

接下来,我们就来讨论这些问题。

2)板书框题: 第一框 我对谁负责 谁对我负责

二、讲授新课

1、我的角色 我的责任

情境活动一:(见教材P4页材料)(大屏幕显示)

议一议:

①这个孩子应该赔钱给店主吗?

②爸爸应该为孩子支付赔款吗?

③你赞成爸爸的决定吗?

探究讨论:

①爸爸为什么说:“那么你应当赔偿。”?

②为什么“爸爸”说:“我替你付,但你将来参加工作以后必须还给我。”?

(问题设置意图:应让学生懂得这是孩子和爸爸的责任,然后引出问题:什么是责任?

(1) 什么是责任

情境活动二:(见教材P5页材料)该做与不该做的事(大屏幕显示)

应该做的事

不应该做的事

 

 

 

 

 

 

 

 

 

 

 

 

 

 

 

 

(通过学生填写表格内容,引导学生明确什么是责任。)

责任:是一个人应当做的事和不应该做的某些事。

责任(有两层含义)

是一个人应当做的事情

是不应该做某些事情

练一练:

学生在学校,应该:①

学生在家,应该:①

情境活动三:(见教材P5页材料二)(大屏幕显示)

讨论:救灾过程中哪些人承担了责任? (大屏幕显示)

哪些人?

什么责任?

上级领导

现场指挥的责任

消防队员

救火的责任

部队战士

寻找被困在废墟中的人的责任

医 生

做手术救助伤员的责任

民政部门

运送救援物资,组织社会募捐的责任

中 学 生

把零用钱捐出去献爱心的责任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不同的社会身份负有不同的责任”)

2)责任的来源

我们生活在社会中,每个人都与他人有或远或近的关系,每个人都因不同的社会身分而负有不同的责任。因此,我们说: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承诺表现生活的方方面面。

板书:

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承诺表现生活的方方面面。

责任的来源:

①对他人的承诺 ②分配的任务 ③上级的任命 ④职业的要求

⑤法律规定 ⑥传统习俗 ⑦公民身份 ⑧道德原则 …………..

3)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责任

情境活动四:(见教材P6页材料)(大屏幕显示)

想一想:下面这些责任来自有哪里?(大屏幕显示)

⊙父母亲的责任是抚养教育子女。这个责任来自                     

⊙学生的主要责任是认真学习。这个责任来自                       

⊙警察的责任是依法执行公务。这个责任来自                       

⊙医生的主要责任是治病救人。这个责任来自                       

(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室讲述)

教师讲述:

父母亲的责任是抚养教育子女。这个责任来自于其自身所扮演的角色—父母亲

学生的主要责任是认真学习。这个责任来自于自身所扮演的角色—学生;

警察的责任是依法执行公务。这个责任来自于自身所扮演的角色—警察;

医生的主要责任是治病救人。这个责任来自于自身所扮演的角色—医生。

也就是说,不同的角色要承担不同的责任。(板书)

教师讲述:

在社会这个舞台上,我们每个人都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随着所处的环境的变化,我们会不停地变换着自己的角色,调节角色行为,承担不同的责任。

4)认识自己扮演的角色和应尽到自己责任的重要性

情境活动五:(见教材P7页材料)(大屏幕显示)

角 色

责 任

1

 

2

 

3

 

4

 

5

 

⊙把自己最想放弃的角色丢到小组中间,并说出自己为什么要放弃这个角色,以及丢掉这个角色的感受。

⊙再丢掉第二、第三个角色,并说明理由和感受。

⊙说明自己最珍惜的角色及其理由。

⊙活动中思考下列问题。

﹡哪些角色是你自然而然扮演的?

﹡哪些角色是你自愿选择扮演的?

﹡哪些角色是你被要求扮演的?

﹡哪些角色是你最想放弃的?为什么?

﹡哪些角色是你最珍惜的?为什么?

﹡如何才能在生活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讲述:

只有人人都认识到自己扮演的角色,尽到自己的责任,才能共同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共享美好的幸福生活。

三、课堂练习 (略)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