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教材介绍与分析(三)
第三单元同在一片蓝天下
(一)单元设计的出发点:
当前国际社会人们面临着两大主题──和平与发展。让学生从全球视野,关注世界发生的事情──和平发展是总趋势,但战争总相伴随。形成一种对世界的关心,做一个世界人。
(二)单元的目的:知道当今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感受战争的苦难,体会和平的美好,以及世界人民相依相存的关系。
(三)单元呈现:从儿童的视角切入,从日常生活用品说起,逐步展开和深入。
(四)本单元构成及各课主要侧重点:
1.战争风云下的苦难;
2.放飞和平鸽;
3.我们手拉手。
第一课 战争风云下的苦难
这课侧重让学生感受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分别从几个方面展开:
(1)从儿童的视角看战争:教材设计了儿童在遭遇背离家园、战争受伤、等待家人时几个场景的心理感受。让学生通过体会同龄人的感受,更深入地认识战争的苦难。
(2)从历史看战争:教材安排了两次世界大战的资料,让学生通过对资料整理归纳,形成理性认识,也提高学生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
(3)从长久的危害看战争:让学生认识到,战争不仅会在战时给人类带来灾难,而且还会留下许多后遗症,如战争孤儿的生存与教育受到影响,环境遭到破坏和污染,人们的心灵创伤难以愈合等。从而加深学生对战争影响的认识。
教学注意以下几点:
本课离学生的生活较远,教学中可采取以下方法,拉近本课内容与学生的距离。
●借助图片、数据、影视资料、生动的故事等直观的材料,强化学生的感受。
●引导学生站在战争受害者的角度,思考和感受战争给人们心灵带来的伤害。
第二课 放飞和平鸽
这课主要有以下话题:“为了和平”“中国为世界和平做贡献”“我们爱和平”。
1.为了和平
教材主要展示了联合国在维护和平方面发挥的作用。具体呈现的内容有联合国会徽、圆桌会议、安理会功能等社会常识,以及前联合国秘书长的倡议活动、维和部队的行动等反映和平愿望的行为。教学的时候要注意挖掘素材体现的教育意义。比如,可以设计这样一些问题:
●联合国成立的背景是什么?
●联合国建立以来主要做了些什么?
●联合国会徽图案表达了什么?
●圆桌会议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通过这样的一些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和平是全世界的共同愿望。
2.中国为世界和平做贡献
这个话题主要内容有:我国的政策、采取的行动、中国人的和平愿望等。这个话题具有的时代意义是,现在随着中国经济的强大,国际上出现一种“中国威胁论”。我们要让学生对此有清楚地认识,让他们知道,我国政府和人民是热爱和平的,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我们曾经深受战争的伤害,我们不希望这种痛苦再降临人间,我们送给日本的和平少女塑像正是表达了这种心愿。我们强大了,但是我们不称霸,我们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
3.我们爱和平
这里的主要内容是人们用各种方式表达对和平的渴望和热爱,涵盖以下几个视角:
(1)历史上和当今人们表达和平的方式。
(2)用正义的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这一特殊的方式。
(3)直接的反战行为与间接的表达热爱和平愿望的活动。
第三课 我们手拉手
本课的话题主要有“我们更近了”“商品无国界”“携手合作”“关爱世界”等。
1.我们更近了(生活)
本话题主要是让儿童从所能观察、感受的生活出发,认识到在物质、精神生活各方面所体现的全球化现象,知道全球人们日渐关注着许多共同的事物,我们的地球变“小”了,世界各国各地区的人们可以零距离地接触。
2.商品无国界(经济)
本话题主要阐释了“世界经济一体化”。教材通过对照相机这一全球化产品的展示,引导学生通过对自己的生活实际,来感受经济的全球化,知道在一个全球化的世界中生活,彼此相互联系,共同发展。
3.携手合作(科学技术)
本话题主要呈现了国际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必要性: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重要性:合作攻关可以解决许多问题。
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生活在一个“地球村”,只有打破地域界限与国界进行交流与合作,才能实现共同发展。
4.关爱世界
本话题引导学生从小关注国际社会,具有全球观念和意识,不仅是一个中国公民,也是地球人。
教学注意以下几点:
●这一课内容离学生生活远,教学时需要尽量找近的切入点。比如,有些地方作为全球化商品的产地,生产产品出口国外,或帮国外加工。教学时可借助这些资源让学生了解全球化。
●注意与五年级下册的区别:五下侧重在国内经济的发展,走出国门,六下侧重国际连带关系,相互的影响。比如,我们作为产品出口大国,如果国外不进口,就会影响到我们这里的经济。总之,这里侧重给学生全球意识,全球观。让学生学会关注社会,关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