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及建议
本册教科书设计思路及特点
1、教材内容的学科综合性较强,对知识的收集与整合要求较高。对学生创新学习、合作有效学习、逻辑性思维等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帮助也是一个挑战。
2、教材内容的设计,给学生留有较大探究空间,学生可以依据教材提示,开拓思路,勇敢探究和想象,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本注重点、线、面有效结合,将有效的时空间有机展现,使学生在了解某一区域某一文化的同时,逐渐形成认识,提高意识,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民族和祖国。
三、本册教科书单元活动设计要求
1.注重知识和方法的综合交融
本册教学内容涉及大量地理、历史等方面的知识性内容,教学中要避免让学生死记硬背,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轻松掌握知识。例如让地图成为学生认识祖国的基本工具;通过阅读诗歌、旅游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获得对知识的掌握;引导学生将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将祖国的地理、历史、民族、文化联系起来;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整理出典型材料,再学习活动中是情感培养、能力训练和知识掌握同步实现。
2、提高实践性,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
少年儿童良好品质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实现的,因才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观察、体验、感悟社会,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和发现中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我们应设计一些学生主动参与的实践活动,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精神。
3、充分利用各种资源
教学中,教科书是教学资源,教师是教学资源,学生是教学资源,学生的生活实际也是教学资源。教材中涉及很多学生缺乏切身感受的内容,这就要求我们要充分利用他们身边的社会资源获得最直接、最丰富的学习资料,通过对比产生认识和感悟;将本学科的内容与其他学科、门类,学校活动、新闻报道等相结合;教师、学生共同收集整理各种对学生将来发展有意义的资源……将静态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4、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
对自然、对社会的探究式儿童的天性,我们的教学应处处尊重儿童的这一天性,应以这一天性为出发点,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考探究空间,让他们在调查、实验、探索、讨论、服务、辨别、创造、标线等多种方式中感受、体验与领悟,这就需要我们在具体的教学中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料和手段。如采用多媒体手段,是久远的历史人物、历史场景在学生面前重现,把抽象的地理事物展现在儿童面前,这将极大地提高对儿童的感染力,激发儿童参与学习和主动探究的积极性;让儿童调查采访、搜集资料、办手抄报等可激发他们自主探索的热情,从而在愉快的环境中得到发展。
………………………………下载word文档压缩附件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