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 语言文化与节日文化 教学设计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2-03-01 09:18:13

第六课 语言文化与节日文化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通过了解我国一些区域的方言和地方节日,使学生初步认识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感受我国文化的区域性;知道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意义;了解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给人民带来的富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交流的能力、比较社会事务的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一些区域存在着方言和地方节日,理解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意义。初步了解一些地方节日和当地的环境、资源的密切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说一个脑筋急转弯:一只鹦鹉,你抓住它的左脚,他会说:“你好”你抓住它的右脚,他会说:“再见”问:抓住它鹦鹉的两只脚,他会说什么?  

生:猜答。  
师:说一句方言,(意思是指鹦鹉在说:我的乖乖,你想摔死我啊!但学生听不懂)问想不想知道鹦鹉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答。  
师:等学完了这节课《语言文化与节日文化》就告诉你们。  

二、新授  
谈方言。  

师:课前,老师让大家查找了有关方言的资料,首先,让我们了解什么是方言?(大屏显示方言的定义找学生念一下)  
师:谁能说一说本地有哪些特色方言?  

生:说一说。  
师说一些外地方言引起的笑话。  

三、欣赏相声《戏曲与方言》  
师:通过刚才一系列围绕方言的活动,大家对方言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呢?  

生:谈一谈。  
师:给予肯定、表扬并补充。  

师:说方言到底好不好呢?  
生:答出好或不好。  

四、讨论说方言的利与弊。  
利:体现乡情,显得亲切。  

弊:不同区域交流困难。  
师大屏出示案例:嘲笑有乡音的同学。  

五、讨论教材34页问题引出普通话。  
师亮明正确观点:国家大力提倡推广普话。  

师:推广普通话有什么意义?  
学生讨论后回答。  

师给予表扬、肯定并补充。  
谈话。  

师:学会了普通话,我们就可以全国各地走一走,看看有什么特色节日啊?接下来我们来看不同的地域节日。课下,老师留了作业,让同学搜集一下有关我国不同区域特色性的节日,不知同学们搜集的如何,现在把小组资料汇总分类一下:  
生:小组讨论汇总资料。  

六、活动:考考你。  
师大屏幕显示一组组带有地方性特色节日的情景图片例如:龙舟节、风筝节、冰灯节等。并提问:知道这是哪里吗?  

生:根据大屏幕图片与查找的资料对号入座,并介绍该节日。  
师给予表扬、肯定和补充。  

师提问:把这些节日放在一个统一的地方,那玩儿的多痛快呀!行不行?  
生:答。  

师:这些节日为什么不能成为全国性的统一节日呢?  
生:讨论回答。  

七、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了语言文化与节日文化,同学们都获得了哪些收获呀?  

生谈收获。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