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生活第一册教材分析(第四单元)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0-03-07 14:10:57

第四单元概述:

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册四单元“过新年”,通过《我们迎新年》、《欢欢喜喜过春节》、《我家大团圆》三个主题让学生了解与年相关的社会常识,掌握一些自我保护知识,学习利用废弃物制作贺卡,感受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烈向往,感受家人团聚的美好,体会亲情的温馨,并行成文明进餐、礼貌待人、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

 

一、课程标准解读:

情感与态度

1.       体会我国节日活动的热闹氛围,感受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烈向往。

2.       感受家人团聚的美好,体会亲情的温馨。

3.       对年文化产生兴趣,表现探究的愿望。

4.       能对节日期间坚守工作岗位的人们表示尊敬和感谢。

行为习惯

1.       养成文明进餐、礼貌待人的行为习惯。

2.       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

3.   形成为家人分担劳动的责任意识。

知识与技能:

1.       初步了解与年相关的社会常识。

2.       学习在公共场所自我保护的基本常识。

3.       学习利用废旧物制作贺卡。

4.       发展与人的交际能力。

5.       学习收集与春节相关的资料。

过程方法:

1.  通过观看影像资料,了解与年相关的社会知识,及自我保护的基本常识。

2.  通过提问、讨论的过程,体验亲情的美好。

3.  通过模拟活动、动手制作来深化知识、技能的掌握与行为习惯的形成。

 

一、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知识点:

《我们迎新年》

知道元旦是哪一天、不同地方人们过新年的方式、剪刀等工具的使用方法。

《欢欢喜喜过春节》

查找春节开始的日期、知道春节期间人们的主要活动、春节特色物品的名称及来历、在人多拥挤的地方保护自己的方法、公共场合应具有的文明行为。

《我家大团圆》

1.   懂得春节、元宵节家人团聚是中国人。

2.   感受亲情的温馨和生活的美好,体会团聚的可贵。

3.   学习如何文明进餐。

4.   形成为家人分担劳动的责任意识的传统习俗

5.了解社会上有一些特殊群体,他们需要特别的照顾,尤其是老年人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本线索设置主题、突出图画、图片在呈现教材内容方面的

作用、体现开放性这些特点。现在围绕“情、动、活、难”四点进行分析。

一.

 第四单元最大的特点就是一个“情”字。这是充满感情洋溢激情的一个单元。这单元的每一个主题无不充满着浓浓地深情,让人感动。

 中国有句古话“七岁、八岁讨狗嫌”。这句话虽不完全科学,却也从一方面说明了七、八岁的孩子的心理生理特点------好动。这个年龄的孩子什么都喜欢摸一摸动一动,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第四单元正适应了学生这一特点,每课都安排了动口、动手、动脑的活动,如《我们迎新年》一课安排了学生动手制作贺卡,这些活动让孩子们在在动中学,在动中接受教育。

二.

第四单元是非常灵活的,为教师和学生留有广阔选择、开拓和创造的空间。教材给学生创设了情境,学习的氛围,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他们往往围绕书中的知识内容提出许多相关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

使用教材后我还有一个很深的感受------难。教材的主要内容、知识点大多以图画为载体传递信息,看似容易实际给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首先要有大量的信息知识,能够给书中图画内容丰富补充。教师还要能歌善舞,带着学生通过歌唱舞蹈感受生活的真谛。教师还要能书善画的美术家,能带着孩子们做贺卡、画人像剪贴红花。要想教好《品德与生活》教师就要是一个多面手,把各种知识融会贯通,引导学生自己观察、体验、感受生活,学习做人。

第一课《我们迎新年》:

一. 教材分析:

元旦是全世界人民传统的新年。不同国家、地区的人民以不同的形式迎接新年的到来。小学生在学校中主要是通过召开元旦联欢会的形式来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教材侧重安排了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美化教室、制作贺卡、表演节目几个方面,教与学生迎接新年的基本方法,在活动中发展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创意、设计与制作能力。

二. 教学建议:

在教学时,要注意激发学生迎接新年到来的喜悦心情,因为兴趣是战胜困难的重要手段。课前可以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搜集关于元旦来历以及各地人们喜迎新年的方式,上课时既可以由老师根据资料介绍,也可以请一些口表较好的学生给大家介绍。通过介绍知识,了解人们迎接新年的不同方式。然后由别人庆祝新年过度到自己庆祝新年。学生在学校过元旦,主要需要打扫班级卫生、布置教室、互送贺卡等几项活动。围绕打扫卫生这一活动,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讨论分工方法,帮助学生事先分好工作。布置教室使用的拉花,有的学生会做,可以先指名一人示范做,然后小组同学合作制作长条拉花。制作贺卡和教室装饰物时要注意工具的使用,避免危险事故的发生。制作贺卡活动,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运用不同方法制作的几类贺卡,教给学生画、剪、贴、刻等方法,然后鼓励学生自己创新,并注意安全地使用工具,节约材料。贺卡上的赠言,由于一年级学生识字、表达能力有限,教师可以事先准备一些好的赠言,供学生使用。

三.          课时建议:2--3课时。

第二课《欢欢喜喜过春节》:

教材分析:

第四单元的主题二是“欢欢喜喜过春节”。这一课,一方面让学生感受春节浓郁的节日氛围,另一方面继续让学生学习搜集资料,再通过儿童的交流讨论,让儿童感受春节期间热闹的场合如庙会的有趣好玩,同时使其学会在人多拥挤的环境里进行自我保护;学习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环境卫生。

教学建议:

课前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搜集有关春节的资料,包括图片、反映春节内容的工艺品和服饰等。教师还可以搜集一些音像资料。课上,让学生欣赏庙会的图片或音像资料,请逛过庙会的同学回忆逛庙会的体验,让学生体会我国传统的春节活动的热闹场面和人们欢欣喜悦之情。这里要注意的是,关于庙会活动,不同的地方会有不同的叫法。有的地方这些活动可能都没有。因此,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本主题时,要注意联系当地的生活实际组织教学活动。学生介绍自己的收藏品如对联、年画等时,可以适当加入这些物品来历的小故事。通过了解这些春节特色物品来历的小故事,也可以让学生感受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此外,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让学生发现庙会中让人不太愉快的事情,教给学生在人多拥挤环境中进行自我保护的方法,引导他们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环境卫生。

第三课《我家大团圆》

教材分析:

.注重情感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这一课是让学生认识到家人团聚的美好,体会到亲情的温馨,并能关心特殊群体尊重别人,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情感的引导,把情感作为贯穿教学的主线。利用好录像、照片、图片等直观的教学用具,把情感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的情感体验不止停留在口头上。

教学建议:

用好教材资源用好教材插图。用好教材中的歌谣、乐曲。用好课外知识资源补充大量的视频资料。补充生动的音乐、儿歌。充分利用实物教学。让学生动起来模拟现实,让学生把行为溶入生活。调动学生动手画、做,在动中接受教育。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