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第三单元第8课第1框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教学设计
必修1第三单元第8课第1框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教学设计
学科:政治
学段:高中
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年级:高一
课题:必修1第三单元第8课第1框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教学设计
作者:海南中学 王景玉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学设计
【教学依据】
〖教材分析〗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是高一政治必修1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的内容。本框主要讲述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以及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本框分两个目,第一目“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的重心是帮助学生理解当前我国收入分配是如何实现社会公平的。第二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介绍效率的含义和正确认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重点和难点在于理解我国为处理好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所采取的政策措施。
收入分配差距与社会公平是我国目前面临的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如何结合教材与现实,提高学生正视现实、理解现实和分析现实的能力,是实现本课知识升华的关键点。
〖学情分析〗
刚步入高中的学生,对学习《经济生活》中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收入问题、社会公平问题充满好奇与兴趣,但是由于学生本身生活阅历与视角的局限性,要全面确切地理解“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怎样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收入分配如何实现社会公平”等问题是有难度的。所以如何深入浅出地创设情境,启动学生的思考与学习探究十分关键。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公平及收入公平的含义;注重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实现公平的收入分配的举措。
2、理解保证“两个合理比重“的意义以及重要落实措施。
3、懂得效率的含义;理解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和我国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政策措施。
能力目标:
1、准确把握效率与公平之间关系的辩证思维能力。
2、从收入分配角度对如何提高效率、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提出合理化建议的实践能力。
3、结合和谐社会建设,对如何更加注重公平提出合理建议的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优越性,并能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树立效率意识,培养公平精神。
〖教学方式〗
采用情景教学法、探究法、讨论法、社会调查法等教学方法,通过学生实地寻访、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并进行课堂汇报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启发学生思考探究,学以致用。
〖教学构思〗
教学内容 |
教学过程 |
设计意图 |
导入 |
导思:本课从一个小故事《分粥》开始,讨论:为什么用这个办法分粥和尚们都乐意接受? 引入公平问题 |
◆启动 |
一、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
探究活动1:这样分粥能使大家一直满意吗?为什么?怎样让大家能持续地愉快和睦地在一起生活?(结合课文思考讨论) (1) 公平的含义 (2) 公平的意义 (3) 我国收入分配是如何实现社会公平 探究活动2:今天我国的收入分配状况如何?(播放视频)新闻报道《从制度保障社会公平》,思考: ①百姓怎样看待这种现状? ②我们政府又以怎样的措施来解决收入分配的公平问题呢?((四人小组讨论回答) 结合视频内容,学习我国处理社会公平问题的措施和意义。 |
◆探究与思考 |
二、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
探究活动3:怎样才能解决我国劳动者收入低和收入差距拉大的难题? (1) 效率的含义 (2) 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
◆探究与思考 |
社会实践活动: “寻访我们身边的高收入家庭和低收入家庭” 了解不同收入家庭的生活方式,并对他们进行访谈。(同学进行课堂汇报) 思考: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应当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 (3)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
◆体验与感悟 |
|
总结 |
在过去30年,中国在不断推动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回顾其中的变化: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恢复按劳分配的原则; 1987年十三大第一次提出要在“在促进效率的前提下体现社会公平”…… 2002年十六大报告首次提“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2007年,十七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注重公平。” 拓展问题: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这些变化给我们以怎样的启示? |
◆拓展 |
【教学设计说明】
设计思路:
◆启动——通过浅显的小故事《分粥》引入公平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启动状态,进入学习。
◆探究与思考——通过故事分析、播放新闻视频《从制度保障社会公平》,创设情境,设置问题,逐层深入,解决公平、效率以及二者的关系等重点问题。
◆体验与感悟——通过“寻访身边的高收入家庭和低收入家庭”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问题现状,形成个体的切身体验;最后在课堂上选取小组进行寻访汇报,呈现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成果,解决了难点问题:“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并通过学生亲身的感悟加深了同学们对我国社会主义分配制度优越性的理解,达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实现本课的知识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