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第四单元第10课第1框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教学设计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设计
学科:政治
学段:高中
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年级:高一
课题:必修1第四单元第10课第1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作者:海南中学 陈少敏
第四单元 面对市场经济
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第一框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教学设计
海南中学 陈少敏
一、课程标准要求
课程标准对本框的基本要求:描绘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目标
二、教育教学目标(见教学参考)
1.知识目标
了解总体小康成就的微观与宏观表现
知道总体小康存在的不足
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美好远景
知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方面的新要求
知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进程是不平衡的
2.能力目标
辨证分析我国现状的能力
-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树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和平发展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教学提纲
框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目题: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1、总体小康水平
(1)总体小康成就的微观表现。
(2)总体小康成就的宏观表现。
2、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涵义。
目题:经济建设的新要求
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3、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正确理解和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新要求
2、(难点)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三大区别
五、教学过程
资料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了我国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即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党的16大又将第三步奋斗目标进一步具体化:
到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时,基本上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探究活动1:
(1)我国现在完成了"三步走"战略中的几步?
(2)结合你个人的感受以及和同学们的交流,你认为和过去的生活相比,现在有些什么样的变化?
(主要从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个人的衣、食、住、行的变化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1)总体小康成就的微观表现:
城乡居民得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农民新村
(2)总体小康成就的宏观表现:
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探究活动2:
(1)以上图片说明了我国目前的小康社会还存在哪些不足?
(2)根据这些不足概括出总体小康的特点?
2、总体小康的特点
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
低水平,就是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
不全面,就是目前的小康基本上还处于生存性消费的满足,而发展性消费还没有得到有效满足,社会保障还不健全,环境质量还有待提高。
发展很不平衡,是指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水平差距不小。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十六大提出的奋斗目标。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既是符合中国实际的,又是现代化的战略目标
-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
就是到2020年,要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探究活动]算一算:到2020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应该是多少?
到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大约36万亿元人民币,基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二、经济建设的新要求
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