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第二单元第4课第2框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教学设计10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设计
学科:政治
学段:高中
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年级:高一
课题:必修1第二单元第4课第2框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作者:国兴中学 邢文斌
《经济生活》第四课 第二框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教学设计
海南省国兴中学政治组 邢文斌 原创
一、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目标
(1)识记:①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具体内容。②各种经济成分的划分、地位和作用。③公有制的实现形式。④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
(2)理解: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意义。
(3)运用: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区分出各种经济成分,并说明它们的作用。
2.能力目标
重点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有利于促进我国生产力的发展。
二、教学重难点设计
1.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具体体现归纳为两方面
(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要注意两点:一是这种优势是就全国而言的,有的地方,有的产业上可能有差别,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分布上的优势;二是这种优势既要有量的优势,又要注重质的提高。
(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要注意对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全面理解。
2.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力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三.教学内容设计
(一)公有制为主体
1.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地位: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3. 公有制经济的范围: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含义、地位和作用。
(1)国有经济
①含义:指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以国家所有的形式存在)的公有制形式。
②地位: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还要在经济发展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整体质量和竞争力,以引导和影响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并在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
③作用: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具有关键作用。
(2)集体经济:
①含义:由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经济。
②具体形式:集体经济是我国农村的主要经济形式,并广泛存在于城乡的工业和服务业中。它包括各种形式的合作杜、集体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等多种形式。
③地位: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作用:集体经济可以体现共同富裕原则,可以广泛吸收社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发展集体经济对发挥公有制的优越性,实现共同富裕有重要作用。
(3)混合所有制经济:
①含义:不同所有制经济按照一定原则实行联合生产或经营的经济形式。
②性质: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都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发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混合所有制经济在我国将进一步发展。
4.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
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都可以作为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股份制企业,如果国家和集体控股,则具有明显的公有性。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可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
5.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重难点)
(1)主要体现(两方面)
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把握两方面:第一是这种优势是就全国而言的,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分布上的优势;第二是这种优势,指的是既要有量的优势,又要注重质的提高。
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力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还要在经济发展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整体质量和竞争力,以引导和影响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并在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
(2)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与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①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就要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保证公有制占主体地位,最主要的是国有经济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部门、关键部门和关键领域居支配地位,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起支配作用。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并不等于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公有制经济还包括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集体和国有成分。
②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侧重于就所有制结构中各种所有制成分的比例讲的,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则侧重就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对国民经济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所起的作用而言。
③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与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数量上、分布上的优势.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上可能有差别,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居优势,国有经济的控制力,不仅要有数量上的优势,更要注意质的提高。
(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现阶段我国除公有制经济外,还有大量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
1.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的构成
(1)个体经济。
①含义:个体经济是由劳动者个人或家庭占有生产资料,以劳动者自己劳动为基础,劳动成果直接归劳动者所有和支配的经济形式;
②特点:个体经济以手工劳动为主,具有规模小、投资少、设备简单、经营灵活等特点;
③作用:现阶段.个体经济在利用分散的资源、发展商品生产、促进商品流通、扩大社会服务、方便人民生活、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私营经济。
①含义:私营经济,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取得利润为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