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第四单元第10课第2框 又好又快 科学发展 教学设计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设计
学科:政治
学段:高中
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年级:高一
课题:必修1第四单元第10课第2框 又好又快 科学发展
作者:海南中学 陈少敏
第四单元 面对市场经济
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第二框 《又好又快 科学发展》教学设计
海南中学 陈少敏
一、课程标准要求
课程标准对本框的基本要求:阐明科学发展观的含义;说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二、教育教学目标(见教学参考)
1.知识目标
理解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
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了解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要求
了解建设创新型国家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
理解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路
了解统筹城乡发展的意义
理解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的宏观要求
了解统筹区域发展的总体战略
2.能力目标
能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的理解能力
能根据实际情况运用科学发展观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
能初步运用科学发展观解决自己生活与发展问题的实践能力
能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评析不同发展观的认识、分析能力
对国民经济发展要求的宏观驾驭能力
能运用多种方法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收集筛选有关坚持或违背科学发展观的典型案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
树立追求真理、热爱科学、尊重规律的科学精神
增强节约意识和忧患意识
树立环保意识,养成环保行为习惯
坚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党的信念
三、教学提纲
框题:又好又快 科学发展
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1)片面的经济发展及其后果。
(2)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途径)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2、(难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五、教学过程
引言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对我国小康社会建设的总体目标有了初步的了解,今天我们来探讨如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首先看看课本的探究活动,让某同学讲一讲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某地砍伐了一大片森林,制作家具等物品,然后通过市场销售进入消费过程,这个地区的GDP因此增长了。 但是,砍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和洪水泛滥,甚至使人们失去了家园和生存空间。
这种GDP增长,对人民生活的改善、国家的发展有益吗?
[教师]GDP没有反映出人类为了经济增长而付出的代价,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治安恶化等。
(1)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速度、GDP的增加的后果
--往往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甚至出现"没有发展的增长";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蓝藻污染的无锡太湖
无锡太湖自来水厂取水口
[教师](设计本探究的目的,是希望学生对GDP这个概念有一个完整的、全面的认识,认识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性。
建议让学生以本探究活动为基础,课后继续搜集与GDP核算有关的资料,以获得对GDP的全面认识。
从本探究活动给出的极端例子,可以看出:这种GDP的增长,没有带来社会财富的增长,没有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而是人民财富本来不必要的、可以避免的消耗。)
[提问]怎么办呢?(学生思考回答)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新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
1、树立科学发展观
什么是科学的发展观?
(1)科学发展的基本内涵: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2)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戒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
(3)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人的全面发展涉及人的多种价值需求,如物质的、精神的、生态的需求的实现,人的自身价值的提高,所以我们应该避免把经济社会的发展单纯理解为GDP的增长。
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国人们片面地把经济社会的发展等同于经济发展,把经济发展等同于GDP的增长,忽视了人与经济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的关系,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人既是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又是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享有者。发展说到底是人的发展,是人素质的提高、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命质量的提高和生存价值的提高。不以满足人的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发展,就没有意义,也无从说起。所以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应当把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贯穿于发展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
探究二、
江苏省张家港市有四个"看不见":站在江边看不见江--塔吊林立、货轮密布,辨不清水与岸;出了城市看不见农村--道路宽敞,别墅成片,分不出城与乡;工业区里看不见浓烟和排污口--循环经济使副产品被综合利用,变废为宝;走在街上看不见农村人--市民化管理、亲情化的社会保障体系,让人认不出主与客。这看不见的背后是张家港人"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精神,是张家港人对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环境文明的全面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