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第一单元第1课第2框 信用工具和外汇 教学设计4
必修1第一单元第1课第2框 信用工具和外汇 教学设计
保亭中学 陈铁泉
《信用工具和外汇》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识记:信用卡、支票的用途,外汇及汇率的基本含义。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在经济往来的结算中经常使用的信用工具的教学演示,教会学生怎样正确使用信用工具,培养学生从事经济活动的能力。
(2)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团队精神。
(2)培养学生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经济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信用工具。
2、外汇、汇率的含义、保持人民币值基本稳定的意义。
三、教学方式
1、课型:活动课。
2、课时:一课时。
3、调查法、换位教学法等。
四、设计思路与设想
1、本课采用PPT制作课件,以学生的社会实践实践活动为教学情景。(课前分小组到银行进行实地调研,重点收集信用卡、支票的用途和了解外汇及汇率的基本情况,或对自己家庭和邻居进行调查,了解居民对使用信用工具的看法等等。)
调查小组 |
探究课题 |
调查方式 |
第一组 |
“信用卡、支票知识知多少”调查 |
到银行 |
第二组 |
居民使用信用工具的情况调查 |
实地调查访问 |
第三组 |
了解外汇及汇率变化的基本情况 |
到银行调查、查阅网站、报刊 |
第四组 |
如何看待人民币币值的波动? |
查阅网站、报刊 |
2、本课在教学方式上进行了新的尝试,主要采用调查法、换位教学法等,让学生深入实际调查取证、收集、分析材料,并且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力求给学生与众不同的感觉。同时打破传统的那种“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采用师生换位的教学形式,由学生当主持人解答有关疑难问题,把学生推到思维阵地的最前沿。这样,既有效地促进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又能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
学生质疑 |
学生代表主持、教师点拔 |
教学辅助形式 |
教学反思 |
|
教师导入: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到商店买东西离不开钱(纸币),纸币代替了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等职能,给人们的商品交换带来了便利。但信息技术的发展,又出现了新的流通工具,大家知道有哪些吗?大家知道这些工具怎么使用,有什么好处、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吗?这就需要我们学习“信用工具和外汇”这一框。 四组学生代表上台 |
|
由各小组代表主持开展教学,营造轻松环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
(1)请问平时我们结算的方式有几种?信用工具属于那种结算方式?
(2)银行为什么要办理转帐结算这个业务?
|
学生代表解释,教师肯定 结算方式 现金结算 转帐结算 ——信用工具 代表解释: 可以避免大量使用现金带来的麻烦,如容易丢失,结算不方便,可能出现意外等等 教师肯定嘉宾解释 |
教材
多媒体显示 |
对学生的肯定和及时评价,拉近师生的距离,达到师生互动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