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第一单元第1课第2框 信用工具和外汇 教学设计4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0-04-21 15:50:49

必修1第一单元第1课第2框 信用工具和外汇 教学设计

保亭中学 陈铁泉

  

《信用工具和外汇》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识记:信用卡、支票的用途,外汇及汇率的基本含义。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在经济往来的结算中经常使用的信用工具的教学演示,教会学生怎样正确使用信用工具,培养学生从事经济活动的能力。

(2)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团队精神。

(2)培养学生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经济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信用工具。

2、外汇、汇率的含义、保持人民币值基本稳定的意义。

三、教学方式 

1、课型:活动课。

2、课时:一课时。

3、调查法、换位教学法等。

四、设计思路与设想 

1、本课采用PPT制作课件,以学生的社会实践实践活动为教学情景。(课前分小组到银行进行实地调研,重点收集信用卡、支票的用途和了解外汇及汇率的基本情况,或对自己家庭和邻居进行调查,了解居民对使用信用工具的看法等等。)

调查小组 

探究课题 

调查方式 

第一组 

“信用卡、支票知识知多少”调查

到银行

第二组 

居民使用信用工具的情况调查

实地调查访问

第三组 

了解外汇及汇率变化的基本情况

到银行调查、查阅网站、报刊

第四组 

如何看待人民币币值的波动?

查阅网站、报刊

2、本课在教学方式上进行了新的尝试,主要采用调查法、换位教学法等,让学生深入实际调查取证、收集、分析材料,并且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力求给学生与众不同的感觉。同时打破传统的那种“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采用师生换位的教学形式,由学生当主持人解答有关疑难问题,把学生推到思维阵地的最前沿。这样,既有效地促进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又能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 

学生质疑 

学生代表主持、教师点拔 

教学辅助形式 

教学反思 

 

教师导入: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到商店买东西离不开钱(纸币),纸币代替了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等职能,给人们的商品交换带来了便利。但信息技术的发展,又出现了新的流通工具,大家知道有哪些吗?大家知道这些工具怎么使用,有什么好处、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吗?这就需要我们学习“信用工具和外汇”这一框。

四组学生代表上台

 

 

 

由各小组代表主持开展教学,营造轻松环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1)请问平时我们结算的方式有几种?信用工具属于那种结算方式? 

 

 

2)银行为什么要办理转帐结算这个业务? 

  

 学生代表解释,教师肯定 

结算方式    现金结算 

                  转帐结算 

            ——信用工具 

 代表解释

可以避免大量使用现金带来的麻烦,如容易丢失,结算不方便,可能出现意外等等

教师肯定嘉宾解释

 

 

教材

 

多媒体显示

 

 

对学生的肯定和及时评价,拉近师生的距离,达到师生互动的效果。

[1] [2] [3] [4] [5]  下一页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100%(1)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