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第二轮复习教案 专题四 国际社会和我国的对外政策
由以上两方面的分析我们可知,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
(3)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我国的外交政策。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既消除了我国屈从外国侵略,奴役的社会根源,也消除了我国对外侵略的社会根源。我国绝不允许别国侵犯我国的国家利益、也绝不侵略别的国家。这决定了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6.国际关系中出现的战略伙伴不是一种结盟关系。
伙伴关系不同于结盟关系。它们的区别在于:①从它们的产生和发展原因上看,伙伴关系是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的产物,大国之间发展伙伴关系是因为经济全球化使大国间经济联系加强,在国际事务中互相制约、借重的趋势加强,大国互动关系加强;而结盟关系是冷战时期的产物,由于两极格局,两大军事阵营对峙强化了国家间的军事联盟关系。②从各自的本质特征上,伙伴关系的核心内容是:伙伴国之间平等、不结盟、不针对、不损害第三国。而结盟关系的本质是大国联合一方与另一方对抗。③从影响上,前者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推进多极化进程,后者则导致军备竞争,全球范围的战争威胁等。④伙伴关系的出现,建立新型的国家关系,是一种进步,我国坚持不与任何大国结盟的战略,积极发展与各大国的面向新世纪的战略伙伴关系。
7.和平问题、发展问题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关系
(1)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虽然说战后世界维持了总体和平局面,但世界的和平局面又是不稳定的。因而,必须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来解决发展问题。
(2)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战后虽然世界经济有一个较大的发展,但整个世界的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南北差距仍在拉大。因而必须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以解决发展问题。
(3)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因而要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必须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8.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联合国的原则关系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是我国处理同周边国家的关系、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而联合国的原则,是《联合国宪章》中的重要内容,是联合国本身及其会员国处理问题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因而两个原则所服务的对象是有区别的。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联合国的原则的内容在精神实质上是一致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体现了联合国宪章中确定的国家主权、各国平等与维护国际和平、安全及正义等重大原则,反映了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愿望。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成为当代国际社会公认的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9.近几年来,台独分子多次在联合国外活动,妄想用金钱开道谋求联合国席位,随着台湾执政当局的更迭,台独势力的活动更为猖獗,我们为什么要坚决反对台湾以任何形式加入联合国?这是因为:
(1)台湾当局要求“重返联合国”,是分裂祖国搞“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行为。台湾没有资格参加联合国。因为联合国是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台湾不拥有独立的主权。无论是现在,还是实行“一国两制”后,在国际上代表中国行使国家主权的都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10.为什么“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国际关系”的观点是正确的,而“国家力量决定对外政策”的观点是不确切的?
答案:(1)各国都有各自的国家利益,国家交往都必须以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为前提。同时,在国际交往中,各国国家利益得以维护和实现的程度又取决于各国的国家力量。所以,认为国际关系主要是由各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是正确的。
(2)但不能认为各国的对外政策也是由各国国家力量决定的。因为,国家的对外政策,是国家为实现对外职能,在对外活动中所采取的方式和手段。而国家职能又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所以各国的对外政策是由该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同时各国又都有各自的国家利益,当各国制定对外政策时首先考虑的是实现和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所以国家利益也决定着各国的对外政策。而各国国家力量的变化,只能影响对外政策的变化。而不能决定对外政策。说到底,一个国家的对外政策是由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的。那种认为“国家力量决定对外政策”的观点是不确切的。
11.如何理解“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南方国家”这三个概念?
“第三世界”是二战后产生的一个概念。与“第三世界”同时使用和流行的,还有“发展中国家”和“南方国家”两个概念。
上述这三个概念,尽管从字面上看是不相同的,但它其实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事物的三种表述方法。“第三世界”是就其在世界格局和国际秩序中所处的地位说,它是处于国际政治军事集团之外的,是中立的。“发展中国家”是就其在世界经济中所占的地位说,特别是与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相比较,它是不够发达的,是处于发展之中。“南方国家”是就其所处的地理位置而言,这些国家的绝大多数都分布在地球的南半部。据上所述,“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南方国家”这些概念,是随着战后亚非拉地区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的产生而应运而生的,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同殖民主义进行长期艰苦斗争获得胜利的一个标志。
[热点点击]
关注新一轮联合国改革
背景材料:
1.2005年是联合国成立60周年,9月将举行联合国首脑会议,各国领导人将就与联合国未来发展有关的重要问题展开讨论。3月21日,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向联大正式提交了题为《大自由:为人人共享发展、安全和人权而奋斗》的联合国改革报告,报告从发展、安全、人权和加强联合国机构本身的改革四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建议。国际传媒认为这是二战后世界权力的又一次重新调整。
2.联合国改革的核心和焦点是安理会。安理会的改革问题已经讨论10多年,进展非常缓慢。安南在联合国改革报告提出了安理会改革扩大的两个方案:第一方案是增加6个常任理事国和3个非常任理事国;第二方案是新增8个任期四年、可连选连任的常任理事国和1个非常任理事国。这两套方案中新增加的常任理事国都没有否决权。但国际社会对这两套方案存在较大争议,缺乏共识。安南建议在9月首脑会议之前就安理会扩大问题作出决定。
3.2005年5月16日,由日本、德国、巴西和印度组成的“四国集团”单方面向联合国成员国散发了有关扩大安理会的一项决议草案,并计划于6月份由联合国大会进行表决,此举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并使安理会改革之争从外围进入到核心、从议论纷纷进入到实质行动的攻坚阶段。对于安理会改革问题,中方强调支持安理会改革,支持安理会扩大。主张优先解决发展中国家代表性不足的问题,改革的目的是增强安理会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能力,提高安理会工作效率,维护安理会权威。
(3)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我国的外交政策。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既消除了我国屈从外国侵略,奴役的社会根源,也消除了我国对外侵略的社会根源。我国绝不允许别国侵犯我国的国家利益、也绝不侵略别的国家。这决定了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6.国际关系中出现的战略伙伴不是一种结盟关系。
伙伴关系不同于结盟关系。它们的区别在于:①从它们的产生和发展原因上看,伙伴关系是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的产物,大国之间发展伙伴关系是因为经济全球化使大国间经济联系加强,在国际事务中互相制约、借重的趋势加强,大国互动关系加强;而结盟关系是冷战时期的产物,由于两极格局,两大军事阵营对峙强化了国家间的军事联盟关系。②从各自的本质特征上,伙伴关系的核心内容是:伙伴国之间平等、不结盟、不针对、不损害第三国。而结盟关系的本质是大国联合一方与另一方对抗。③从影响上,前者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推进多极化进程,后者则导致军备竞争,全球范围的战争威胁等。④伙伴关系的出现,建立新型的国家关系,是一种进步,我国坚持不与任何大国结盟的战略,积极发展与各大国的面向新世纪的战略伙伴关系。
7.和平问题、发展问题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关系
(1)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虽然说战后世界维持了总体和平局面,但世界的和平局面又是不稳定的。因而,必须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来解决发展问题。
(2)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战后虽然世界经济有一个较大的发展,但整个世界的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南北差距仍在拉大。因而必须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以解决发展问题。
(3)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因而要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必须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8.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联合国的原则关系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是我国处理同周边国家的关系、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而联合国的原则,是《联合国宪章》中的重要内容,是联合国本身及其会员国处理问题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因而两个原则所服务的对象是有区别的。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联合国的原则的内容在精神实质上是一致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体现了联合国宪章中确定的国家主权、各国平等与维护国际和平、安全及正义等重大原则,反映了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愿望。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成为当代国际社会公认的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9.近几年来,台独分子多次在联合国外活动,妄想用金钱开道谋求联合国席位,随着台湾执政当局的更迭,台独势力的活动更为猖獗,我们为什么要坚决反对台湾以任何形式加入联合国?这是因为:
(1)台湾当局要求“重返联合国”,是分裂祖国搞“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行为。台湾没有资格参加联合国。因为联合国是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台湾不拥有独立的主权。无论是现在,还是实行“一国两制”后,在国际上代表中国行使国家主权的都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10.为什么“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国际关系”的观点是正确的,而“国家力量决定对外政策”的观点是不确切的?
答案:(1)各国都有各自的国家利益,国家交往都必须以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为前提。同时,在国际交往中,各国国家利益得以维护和实现的程度又取决于各国的国家力量。所以,认为国际关系主要是由各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是正确的。
(2)但不能认为各国的对外政策也是由各国国家力量决定的。因为,国家的对外政策,是国家为实现对外职能,在对外活动中所采取的方式和手段。而国家职能又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所以各国的对外政策是由该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同时各国又都有各自的国家利益,当各国制定对外政策时首先考虑的是实现和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所以国家利益也决定着各国的对外政策。而各国国家力量的变化,只能影响对外政策的变化。而不能决定对外政策。说到底,一个国家的对外政策是由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的。那种认为“国家力量决定对外政策”的观点是不确切的。
11.如何理解“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南方国家”这三个概念?
“第三世界”是二战后产生的一个概念。与“第三世界”同时使用和流行的,还有“发展中国家”和“南方国家”两个概念。
上述这三个概念,尽管从字面上看是不相同的,但它其实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事物的三种表述方法。“第三世界”是就其在世界格局和国际秩序中所处的地位说,它是处于国际政治军事集团之外的,是中立的。“发展中国家”是就其在世界经济中所占的地位说,特别是与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相比较,它是不够发达的,是处于发展之中。“南方国家”是就其所处的地理位置而言,这些国家的绝大多数都分布在地球的南半部。据上所述,“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南方国家”这些概念,是随着战后亚非拉地区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的产生而应运而生的,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同殖民主义进行长期艰苦斗争获得胜利的一个标志。
[热点点击]
关注新一轮联合国改革
背景材料:
1.2005年是联合国成立60周年,9月将举行联合国首脑会议,各国领导人将就与联合国未来发展有关的重要问题展开讨论。3月21日,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向联大正式提交了题为《大自由:为人人共享发展、安全和人权而奋斗》的联合国改革报告,报告从发展、安全、人权和加强联合国机构本身的改革四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建议。国际传媒认为这是二战后世界权力的又一次重新调整。
2.联合国改革的核心和焦点是安理会。安理会的改革问题已经讨论10多年,进展非常缓慢。安南在联合国改革报告提出了安理会改革扩大的两个方案:第一方案是增加6个常任理事国和3个非常任理事国;第二方案是新增8个任期四年、可连选连任的常任理事国和1个非常任理事国。这两套方案中新增加的常任理事国都没有否决权。但国际社会对这两套方案存在较大争议,缺乏共识。安南建议在9月首脑会议之前就安理会扩大问题作出决定。
3.2005年5月16日,由日本、德国、巴西和印度组成的“四国集团”单方面向联合国成员国散发了有关扩大安理会的一项决议草案,并计划于6月份由联合国大会进行表决,此举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并使安理会改革之争从外围进入到核心、从议论纷纷进入到实质行动的攻坚阶段。对于安理会改革问题,中方强调支持安理会改革,支持安理会扩大。主张优先解决发展中国家代表性不足的问题,改革的目的是增强安理会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能力,提高安理会工作效率,维护安理会权威。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