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认识球体》教学设计和反思.doc
设计意图:
幼儿天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和求知欲望也特别强,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日常生活中,幼儿其实已接触很多球体玩具,例如皮球、乒乓球、玻璃珠等,对它们十分感兴趣,但对幼儿来说,他们很难完全用几何角度来理解立体图形,往往把平面几何图形和立体相混淆,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让幼儿通过边玩边探索感知球体和圆片的不同特征,获取有关球体的经验,激发幼儿探索兴趣,培养其关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活动的重点:
让幼儿在自主的探索活动中,感知球体的基本特征。
活动的难点:
如何让幼儿在探索、交流中进一步了解球体的特点,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一、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了解球体的主要特征。
2、比较、发现球体和圆形的不同,并乐意表述自己的发现。
二、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硬币、乒乓球、小皮球、光盘、玻璃珠、塑料圆片玩具若干,笔和记录表,球体、圆形的标志,插有标志的篮子若干。
三、 活动指导:
1、以“圆圆世界”导入活动,引发探究的兴趣。
——引导语: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进入一个“圆圆世界”, “圆圆世界”里的东西都有什么特点呢?
2、引导幼儿在“圆圆世界”里边玩边探索,感知球体和圆片的不同特征。
——介绍玩法和记录要求:“圆圆世界”的东西都是圆圆的,请你们把这些圆圆的东西滚一滚,玩一玩,并且把玩的结果记录下来,记录表的上面一格都画了一样圆圆的物品,你们每玩一种玩具就做个记号,如果发现滚来滚去不会倒的就在这个图示下面“√”,滚一会儿就倒了就打“×”。
——幼儿选择球体、圆片玩,教师观察、引导他们把玩的结果记下来。
——结合记录,交流玩的结果:你玩的是什么?有什么发现?
——小结:小朋友发现“圆圆世界”里的玻璃珠、乒乓球、小皮球滚来滚去不会倒,光盘、硬币、塑料圆片滚一会儿就倒了。
3、引导幼儿摸一摸、看一看、滚一滚,进一步感知球体的特征。
——引导幼儿摸一摸、看一看、滚一滚,感知球体的特征:像这些不管从哪边看都是圆圆的,滚来滚去都不会倒的东西,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球体”。
4、玩游戏“球体、圆形找家”:区分球体和圆形。
——幼儿根据球体、圆形的标志进行分类。
5、引导幼儿找一找生活中的球体和圆形的物品。
——引导语:请你们找一找我们的周围有哪些东西是球体或者像球体,哪些东西是圆形的。
活动反思:1、活动加集中交流这个环节占用的时间过长。
2、活动中过于注重孩子有没有掌握球体这个概念而忽略了孩子玩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