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与沉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
教学目标:
1、根据生活经验预测某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
2、能用实验的方法判断物体沉浮。
3、能根据物体在水中沉浮的状态给物体分类。
4、能找出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
5、能意识到把大家的意见综合在一起往往是最好的结果。
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尝试用一些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有选择地探究问题,根据已有的认识提出预测,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问题等。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观察、总结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
材料准备:
水槽、记录纸、小塑料瓶、土豆、泡沫、橡皮泥、铅笔、苹果、小石子、、栗子、木块、小刀、树叶、蜡烛等。
教学方法:活动探究与讨论交流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动画引入:
师:大家喜欢看动画片吗?上课前先看一段动画,(出示动画)他想到了什么好办法?(往洞里倒水)咱们看看我们想的和他一样吗?大家真聪明。如果换成小铁球还行吗?(不行会沉在水底)。这节课我们就尽情的玩一玩在水中沉浮的物体。在活动中看哪个小组配合得最好,玩的最有创意。
二、活动一、物体的浮沉
1、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百宝箱,小组同学看看都有什么物品?我们先来猜一下,把你们认为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放在左边,沉下去的物体放在右边,拿不定主意的放在中间。开始吧!
学生猜测的过程中教师检查学生是否按要求摆放。
2、哪个小组愿意说一说你们的猜测结果?学生汇报。有不同意见吗?其他小组再来汇报你们组的猜测结果?(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教师随机在幻灯片上展示沉浮物体名称)
3、要想验证我们猜测的是否正确要怎么做呢?(做实验)对,做实验时组长分好工,按一定顺序进行,一人操作时其他同学认真观察。轻轻地将材料贴近水面后再放入水中。把和我们猜测一样的物品放在原处,不一样的物品单独放在一边。明白了吗?开始。
4、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巡视,对有争议的小组指导。并指导学生交流有什么发现。
5、整理资料:孩子们时间到,我发现有很多孩子意犹未尽,赶快停下来吧,一会还有更有趣的活动等着你们呢!
6、交流汇报:哪个小组说一说你们的实验结果。(学生汇报完后)问:有不同意见吗?哪个小组还愿意汇报你们的实验结果?找不同的组汇报。
汇报完后教师:和我们的猜想一样吗?(不一样)看来搞科学不是想当然,所以然,而是要亲自实践,用事实说话。
三、活动二、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教师:我们刚才的实验材料,有的浮在水面上,有的沉入水底。你有办法让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沉下去,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吗?(幻灯片出示)在研究之前我们先来看研究提示:
1、每组自选问题进行研究。
2每组可选1-2种材料进行研究。
3、在讨论时尽可能多的想办法解决问题,汇报时比一比看哪一组的方法多。
讨论一下可以用哪些方法呢?小组制定一个简单的实施方案。开始。
师:大家讨论的很热烈,一定想到了很多好办法,和大家交流一下吧
学生汇报。
师:大家的想法很多,很有创意,在交流中,你们从同学当中是不是也受到不少启发呢?一会开始实验时,大家一边做,一边改进你们的实验方法,让你的实验更成功。根据你们组确定的问题和选择的材料进行实验,老师这里还为大家准备了石子、沙子、橡皮泥,有需要的,组长来领。好,开始。
5、学生实验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小组完成任务,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
6、交流汇报:
师:刚才大家积极主动的参与,合作的很好,看你们脸上的笑容 ,一定有不少收获吧,哪个小组先说?在汇报的过程中要把怎样想的和怎样做的过程说完整。
学生汇报可能是:往塑料瓶里装满水,或者装满石子,教师提问:这是通过什么让塑料瓶沉入水底的?(学生回答:改变它的重量)教师:通过改变重量让它沉下去,不错(板书改变物体轻重)。把橡皮泥做成船型,做成碗型,或者做成空心球。这时让学生到前面来演示。教师提问:为什么这样做?(改变它的形状)师(板书改变物体形状)。把橡皮泥放在木块上,放在泡沫上,放在塑料瓶上,当回答这些时,教师问:这些做法都有一个共同点是什么?(借助了别的物体,才改变了沉浮)(板书借助别的物体)往水里放上盐,土豆浮起来了,这是改变了液体,所以土豆浮上来了。(板书改变液体)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回家试一试。
如果学生没有做改变液体的实验时
还有别的方法吗?(学生回答没有)
师: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猜猜看
老师这里有两个烧杯,你们说把土豆放进去,它是浮起来还是沉下去?谁愿意试一试?
(两个同学上台演示,一个浮起来,一个沉下去)
师:奇怪吗?谁来帮大家解释疑问呢?(一个烧杯里放上了盐改变了液体,所以土豆浮起来了)
学生回答出来往里放盐。师:这个烧杯里放上了盐,就改变了液体,土豆就浮上来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回家试一试。那么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又多了一种是什么?(改变液体)
整理材料:把实验桌上的材料整理好,老师带大家去一个神奇的地方。………………………………【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