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小科学家》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第一单元 研讨会获奖教案.doc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3-03-21 09:56:29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第一单元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立志从小做一位小科学家。

科学探究:

1.能够从探究纸鹦鹉“站立”的秘密活动中提出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

2.学会从身边的事物中提出问题。

科学知识:

1.找出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认识科学是什么。

2.知道有很多办法能使物体(纸鹦鹉.三角形和拱形纸片.铅笔)保持平衡。

教材分析

重点

能从平衡活动中体验探究,树立起我们也能做科学家的信心,做一位小科学家。

难点

能使纸鹦鹉“站立”。

教具

教师准备:曲别针.卡纸等。

学生准备:剪刀.彩笔.夹子等;课前收集自己最喜欢的科学家的资料。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提出问题。

    教师出示“有秘密”的纸鹦鹉(提示:回形针不能露出来)。

师:今天的科学课我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只鹦鹉。为什么叫纸鹦鹉呢?一是因为它是纸做的,二是它能像真鹦鹉一样站起来。(演示:让纸鹦鹉站在圆环上或站在手指上,不会掉下来)它真的站起来了,你有什么要问的吗?

   

二、探究纸鹦鹉“站立”的秘密。

    1.制作纸鹦鹉。

(1)将准备好的鹦鹉图形剪下来。

(2)将鹦鹉图形贴在硬纸板上,并沿轮廓剪下来。

    2.让纸鹦鹉“站”起来。

(1)教师演示将纸鹦鹉站立的操作要求。

(2)学生用别回形针的方法尝试让纸鹦鹉“站”起来。

(3)反复思考试验,并记录下成功的方法。

(4)全班交流.展示成功的方法。讨论:有什么共同之处?(重物在支撑点的下面,物体会“站起来”)

    3. 谈话:同学们回想一下今天的这节科学课,我们在刚开始上课时做了什么?(提出了问题)然后围绕提出的问题,又是怎么做的?(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知道了什么?(怎样让一个物体站起来,我们也能像科学家一样做事情)

   

三、拓展运用。

    1. 师:运用大家发现的原理,可以让很多物体“站”起来。

    2.两人合作,想办法让纸龙虾.拱形纸片.铅笔等“站”在指尖。

    3.交流实验成果。

    4.思考:通过以上的活动,你发现了什么?

    5.对比分析:你刚才玩的过程和琴纳发现牛痘可以预防天花的过程有什么相似之处?

 

 

四、课后拓展:

布置任务:用课上的发现,结合书中第8页的图制作一个杂技小丑玩具。

 

 

 

 

  探究纸鹦鹉站立的秘密是本课的主体活动,简单有趣。借助对科学的认识,让学生经历从提出问题到寻求问题答案的过程。

 

 

 

 

 

 

探究纸鹦鹉“站立”的秘密这个活动创设的情境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迅速产生提问题的愿望,而且会使学生的问题指向比较单一.集中,易于在课堂上解决问题,接下来学生尝试让更多的物体“站”起来。

 

 

 

 

 

 

 

 

举一反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体验活动带来的快乐和收获。最后通过对比,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科学是什么,感到我们的身边就有科学,自己就是一名小科学家,激励孩子们走科学家走过的路。

 

 

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和发现制作小丑玩具,学生的思维会更开阔,研究的兴趣也会更大,这样学生会越发感觉自己像个小科学家,对以后学习科学会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