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教学课例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 研讨会获奖教案.doc
一、教学设计理念: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
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根据课标理念,教学设计力求贴近生活,以生活中的现象、身边的材料为学习的切入点,用学生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突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基本理念,注重学生的亲身经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结合教材、学生的实际,着重锻炼学生观察、假设、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分析:
《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
本课教材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即施力,撤销力后,观察物体形状的改变,从而认识弹性和弹力,以及通过做实验了解弹簧伸长的长度与拉力大小之间的关系,了解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这是继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让学生对力有初步的体验与感受、第四单元第一课了解力的大小和方向及力对物体运动和形状影响之后,指导学生进一步认识一些具体的力的开端课,对后面进一步学习重力、摩擦力及课外认识各种各样的力起着引导和启示的作用。教学中学生主动探究,动手实验,认真观察、记录实验中的现象,对实验中获得的数据加以分析、整理,深入浅出揭示概念和结果。
三、学情分析:
弹性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对弹性的认识也只停留在表象,比如:皮球有弹性,弹簧有弹性……对于是什么激发了弹性?什么是弹性?什么是弹力?是不是所有的任何物体都有弹性?这些概念性的东西学生都很模糊,没有一个系统的,本质的理解。
经过一年的科学学习,四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但还处于引导性探究学习阶段。怎样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使他们对弹性的认识由表象到本质的理解,还有一定的难度。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体受力后形状发生改变,去掉外力后恢复原来的形状。
2、认识弹性和弹力。
3、能举例说明生活中弹性应用的例子。
4、能做弹簧伸长长度与拉力之间的关系的实验。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发现生活中弹性物体的共同特征,感受弹力的大小和方向。
2、体会用数据论证弹簧的伸长长度与拉力之间的关系。
3、能够搜集事例,感受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自主探究学习与小组合作的能力。
2、愿意研究生活中的有关弹性现象,体验探究的乐趣。
五、教学重点:知道物体受力时形状发生变化,去掉外力时恢复原来的形状。
教学难点:了解弹簧拉伸长度与拉力之间的关系。
六、准备材料:皮球、弹簧、牛皮筋、海绵、拉力器、弹簧秤、钩码
七、教学过程:
(一)活动体验,理解弹性和弹力
1﹑体验弹性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球吗?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玩一玩球。
你看,我用手捏球,球变扁了,手松开后,球又恢复成原来的样子,变圆了。(师边说边演示)
师揭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这节课。接下来请同桌合作,用捏一捏,压一压,拉一拉,揉一揉等尽量多的方式来玩一玩桌面上的这些东西,并完成这张观察记录单。
观察记录单
(备注:请用图画法或文字法表达。)
物体名称 |
原来形状 |
受力后的形状 |
力撤销后的形状 |
球 |
|
|
|
弹簧 |
|
|
|
牛皮筋 |
|
|
|
海绵 |
|
|
|
共同特点: |
|
【点评】充分挖掘学生的生活经验,选取身边熟悉的动作玩游戏让孩子亲身体验探究,在玩中学习,体验探究的乐趣。
学生反馈观察结果。
师:谁来说说你都发现了什么?
生……
师结:像球,橡皮筋这样,当它们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形状或大小发生了变化,去掉外力后,又恢复到原来的样子,这种性质叫做弹性。
2﹑了解微小形变
师:玻璃有弹性吗?
生:……
师:科学家们曾经做过这样的一个实验,请看视频。
学生看视频。
师结:原来,世界上所有的物体都有弹性,只不过有的物体的弹性比较大能够用眼睛直接看出来;有的物体的弹性极其微小,要用上仪器才能显示出来。
【点评】为了补充说明世界上所有的物体都有弹性,又能让学生对弹性的特点有充分的了解,把这个环节置后,以免混淆了对弹性概念的理解,又能让孩子对弹性有个直观、全面的理解。
3﹑弹性大小排序
师:来,我们以弹性的大小顺序为下面的这些物体排排队。
物体名称 |
排 序 |
橡皮擦 |
1. |
海绵 |
2. |
人的皮肤 |
3. |
木块 |
4. |
【点评】进一步强调世界上所有的物体都有弹性,只是有大小区别。
4、体验弹力
师出示一个拉力器。
师:这是一个拉力器,它的弹性也很大,谁能上来拉一拉?拉的时候,注意手有什么感觉?
师指名一大一小两个孩子上来体验拉。
师:你的手有什么感觉?
生:(我往外拉,有一种力往里面缩)
师:你用力的方向是什么方向?(向外)有一种与你对抗的力它的力的方向是什么方向?(向里),这种力可以使物体恢复原来的样子。
师:这两种力的方向是相反的。
师:请同学们再用桌面上的这些有弹性的物体压一压,拉一拉,体验一下手部是不是有这种感觉?
学生体验操作。
师:感受到一股对抗的力了吗?
生反馈反言。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